4,762
个编辑
第11行: | 第11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楞伽经》与汉传佛教的{ 禅 }宗和{ 净土 }宗因缘深厚 。 | 《楞伽经》与汉传佛教的{ 禅 }宗和{ 净土 }宗因缘深厚 。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中国禅宗早期的祖师们有一个别名,就叫{ 楞伽师 },记载禅宗初期各位祖师事迹的书就叫{ 《楞伽师资记》 }。 | 中国禅宗早期的祖师们有一个别名,就叫{ 楞伽师 },记载禅宗初期各位祖师事迹的书就叫{ 《楞伽师资记》 }。 | ||
第31行: | 第31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达摩祖师说:“吾观震旦,所有经教,{ 唯楞伽 },{ 可以印心 }。” | 达摩祖师说:“吾观震旦,所有经教,{ 唯楞伽 },{ 可以印心 }。”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4"} | ||
佛在《楞伽经》中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西方极乐净土的偈颂是:{ 十方诸剎土 },{ 众生菩萨中 },{ 所有法报佛 },{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生。 | 佛在《楞伽经》中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西方极乐净土的偈颂是:{ 十方诸剎土 },{ 众生菩萨中 },{ 所有法报佛 },{ 化身及变化 },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生。 | ||
第47行: | 第47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中国的禅宗第一代祖师是{ 达摩 },二祖就是{ 慧可 }。 | 中国的禅宗第一代祖师是{ 达摩 },二祖就是{ 慧可 }。 | ||
第59行: | 第59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4"} | ||
达摩祖师对慧可说:“{ 我观汉地 },{ 唯有此经 },{ 仁者依行 },{ 自得度世 }。”这是达摩祖师对这部经与我们汉地众生的关系做的授记。 | 达摩祖师对慧可说:“{ 我观汉地 },{ 唯有此经 },{ 仁者依行 },{ 自得度世 }。”这是达摩祖师对这部经与我们汉地众生的关系做的授记。 | ||
第67行: | 第67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禅宗传到{ 四祖道信 }时,他虽然还用《楞伽经》印心,同时四祖又倡导用{ 般若经 }印心。 | 禅宗传到{ 四祖道信 }时,他虽然还用《楞伽经》印心,同时四祖又倡导用{ 般若经 }印心。 | ||
第79行: | 第79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变相是{ 佛教 }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把佛经当中的{ 重要的情节 },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 变相是{ 佛教 }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把佛经当中的{ 重要的情节 },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 ||
第87行: | 第87行: | ||
{ | { | ||
|type="{}"coef=" | |type="{}"coef="2"} | ||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就是以念{ 阿弥陀佛 }的名号,希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样一个修行的{ 法门 }。 | 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就是以念{ 阿弥陀佛 }的名号,希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样一个修行的{ 法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