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2
个编辑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
|||
第69行: | 第69行: |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空如来藏”?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空如来藏”?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 -A、佛陀安立如来藏是为了不空,为了不空什么而安立的如来藏,叫做“空如来藏”。 | ||
+ | +B、佛陀安立如来藏是为了空,为了空什么而安立的如来藏,叫做“空如来藏”。 | ||
+C、为空凡夫境界而佛陀安立的“空如来藏”,其实就是阿赖耶识。 | +C、为空凡夫境界而佛陀安立的“空如来藏”,其实就是阿赖耶识。 | ||
+D、在《楞伽经》经文中,空如来藏,明确地表达为是“如来藏、藏识”,即如来藏就是藏识,就是阿赖耶识。 | +D、在《楞伽经》经文中,空如来藏,明确地表达为是“如来藏、藏识”,即如来藏就是藏识,就是阿赖耶识。 | ||
第79行: | 第79行: | ||
+A、不空如来藏,就是佛陀安立如来藏是为了表达什么不空。 | +A、不空如来藏,就是佛陀安立如来藏是为了表达什么不空。 | ||
+B、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如”,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不空。 | +B、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如”,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不空。 | ||
+ | +C、依照《楞伽经》经文,“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叫做“如来藏心”。如来藏心指的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不空如来藏。 | ||
+D、不空如来藏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远离了凡夫的分别的圣者自证所行真如。 | +D、不空如来藏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远离了凡夫的分别的圣者自证所行真如。 | ||
||不空如来藏,就是佛陀安立如来藏是为了表达什么不空。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不空。这个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就是真如。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如。《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就表述为“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这个就叫“如来藏心”。“心”字,对照梵文本,这里的心,梵文是hṛdaya不是citta。所以如来藏心指的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那么这就是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远离了凡夫的分别的圣者的自证所行的真如。 | ||不空如来藏,就是佛陀安立如来藏是为了表达什么不空。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不空。这个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就是真如。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如。《楞伽经》后边的经文中就表述为“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这个就叫“如来藏心”。“心”字,对照梵文本,这里的心,梵文是hṛdaya不是citta。所以如来藏心指的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那么这就是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远离了凡夫的分别的圣者的自证所行的真如。 | ||
第86行: | 第86行: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A、如来藏分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这是依据《胜鬘经》的分类。 | +A、如来藏分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这是依据《胜鬘经》的分类。 | ||
+ | +B、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在《楞伽经》中叫做“如来藏、藏识”。 | ||
+ | +C、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如,在《楞伽经》中叫做“如来藏心”。 | ||
+D、表示阿赖耶识的“如来藏、藏识”和表示真如的“如来藏心”,都是圣者才能见、能证,因此是圣者境界,不是凡夫思量境界。 | +D、表示阿赖耶识的“如来藏、藏识”和表示真如的“如来藏心”,都是圣者才能见、能证,因此是圣者境界,不是凡夫思量境界。 | ||
|| | ||总结:什么是如来藏?如来藏分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这是依据《胜鬘经》的分类。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在《楞伽经》叫如来藏、藏识。不空如来藏就是真如,在《楞伽经》中就叫做如来藏心。表示阿赖耶识的如来藏、藏识和表示真如的如来藏心,都是圣者才能见能证。因此是圣者境界,不是凡夫思量境界。 | ||
{时至今日,一些顶级的佛学大师还在讲,整个世界的产生就是源于阿赖耶识这个因缘,阿赖耶识是整个凡夫世界存在的基础。这是彻底地把佛陀的教诲搞颠倒了,这是千百年来讲唯识的学人最为严重的误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理解? | {时至今日,一些顶级的佛学大师还在讲,整个世界的产生就是源于阿赖耶识这个因缘,阿赖耶识是整个凡夫世界存在的基础。这是彻底地把佛陀的教诲搞颠倒了,这是千百年来讲唯识的学人最为严重的误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