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56/内容提要”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56''' '''2-05-02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 内容提要 == === 一、“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的新页面)
 
第25行: 第25行:
比较前面的二分法——藏识与转识,那这里的了别识就对应藏识,分别事识就对应转识,只是安立了新的名字,但是新名字的安立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识,理解识的不同功能。转识(pravṛttivijñāna)更侧重于杂染种子现行时ābhāsa的显现,而分别事识更侧重于杂染种子现行时把ābhāsa执为nimitta的分别。
比较前面的二分法——藏识与转识,那这里的了别识就对应藏识,分别事识就对应转识,只是安立了新的名字,但是新名字的安立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识,理解识的不同功能。转识(pravṛttivijñāna)更侧重于杂染种子现行时ābhāsa的显现,而分别事识更侧重于杂染种子现行时把ābhāsa执为nimitta的分别。


'''二、“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
===二、“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


佛陀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就是用镜子比喻了别识,是说了别识如镜子一般,具有着随时都可以显现出似有事物的能力。
佛陀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就是用镜子比喻了别识,是说了别识如镜子一般,具有着随时都可以显现出似有事物的能力。


'''三、“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
===三、“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


佛陀说了别识与分别事识,这两个识无异相,就是没有差别。这就是在表达,其实识只有一个,不要以为有了别识和分别事识这两个不同的识。识只有一个,两个识的名言只是为表达这个识的不同功能。了别识与分别事识是什么关系呢?互为因的关系,分别事识是了别识的原因,了别识又是分别事识的原因。
佛陀说了别识与分别事识,这两个识无异相,就是没有差别。这就是在表达,其实识只有一个,不要以为有了别识和分别事识这两个不同的识。识只有一个,两个识的名言只是为表达这个识的不同功能。了别识与分别事识是什么关系呢?互为因的关系,分别事识是了别识的原因,了别识又是分别事识的原因。


'''四、“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
===四、“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


了别识以什么为因?就是这个包含着未现行,而又随时都可以现行的杂染种子的这个识是以什么为因。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问,了别识中杂染种子的因是什么?说得再通俗一点,杂染种子是哪来的?佛陀回答,不思议熏变。不思议,梵文是acintya,cintya就是思维的意思;acintya就是不能思维,就是凡夫不能以思维来理解,就是凡夫不能见。那凡夫不能理解的、不能见的什么呢?是熏变。熏就是熏习,变就是转变。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讲过了,执ābhāsa为nimitta的分别,在阿赖耶识中熏习下了杂染种子。执ābhāsa为nimitta的分别就是分别事识,分别事识的分别结束了,但转变为杂染种子,熏习在了别识中,这就是熏变。因此,了别识的因就是分别事识。
了别识以什么为因?就是这个包含着未现行,而又随时都可以现行的杂染种子的这个识是以什么为因。其实这个问题就是问,了别识中杂染种子的因是什么?说得再通俗一点,杂染种子是哪来的?佛陀回答,不思议熏变。不思议,梵文是acintya,cintya就是思维的意思;acintya就是不能思维,就是凡夫不能以思维来理解,就是凡夫不能见。那凡夫不能理解的、不能见的什么呢?是熏变。熏就是熏习,变就是转变。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讲过了,执ābhāsa为nimitta的分别,在阿赖耶识中熏习下了杂染种子。执ābhāsa为nimitta的分别就是分别事识,分别事识的分别结束了,但转变为杂染种子,熏习在了别识中,这就是熏变。因此,了别识的因就是分别事识。
JC、MAIN、QA、writer
3,993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