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偈颂-33”的源代码
←
楞伽经偈颂-33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世间依怙者,证智所行处,外道非境界,声闻亦复然。= tārkikāṇām aviṣayaṃ śrāvakāṇāṃ na caiva hi | yaṃ deśayanti vai nāthāḥ pratyātmagatigocaram || 122 || 【求译】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菩译】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诸如来世尊,自觉境界说。 【实译】世间依怙者,证智所行处,外道非境界,声闻亦复然。 “世间依怙者”,世间的“依怙者”指的就是佛陀,“世间依怙者,正智所行处”,世界依怙者所宣讲的、所讲授的,是他自己证得的智慧所行的地方。 所以注意,“正智所行处”,像这种话在般若经里有吗?没有。《金刚经》里有这样的话吗?没有。所以注意,像般若经二时教法,重点就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而“正智所行处”这种话在《楞伽经》里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为什么?这就告诉我们佛陀在《楞伽经》这部法里边,佛陀说法是立足于“正智所行处”,他所宣讲的法是立足于他所证得的那种境界而说的,“外道非境界”,那些外道者他没有得到真实的境界,“声闻亦复然”,小乘修行者也没得到真正的真实境界。
返回至“
楞伽经偈颂-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