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法眼”的源代码
←
BK:法眼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在佛法当中对这“五眼”的理解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理解,法眼,就是发菩提心 、经过“资粮位”、“加行位”的 修行,见道之后的地上菩萨的智慧; 第二种理解,说是从大乘佛法的修行次第上去理解。法眼,是指见道之后的初地到十地 菩萨出定时所具有的智慧; ==法义诠释== 这里提到“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怎么理解这五眼?在佛法中,对这五眼的理解有两种情形。 第一,肉眼,指我们人间的凡夫所具有的眼的功能。天眼,指的是天道众生的眼的功能。从天眼到后面的慧眼、法眼、佛眼,就不好理解为是一种观看的眼的功能,它其实指的是一种智慧。慧眼是指阿罗汉,小乘最高境界的修行者所具有的智慧。法眼就是发菩提心,经过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见道之后地上菩萨的智慧。佛眼,就是最后修行成就了佛的智慧。这是佛教中对五眼的第一种理解。 第二种理解,是从大乘佛法的修行次第上去理解,肉眼指的是在资粮位修行的众生所具有的智慧。天眼,是指加行位修行者所具有的智慧。慧眼是指见道之后的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在入定时所具有的智慧。法眼,是指见道之后的初地到十地菩萨出定时所具有的智慧。佛眼,当然指的就是得佛果所具有的福德智慧圆满的那个智慧。这是佛教里对五眼的第二种理解。 前面这段经文是说,如来成佛了,不仅有佛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都是具备的,佛具五眼。 =维基百科= '''法眼'''(dharma-cakṣu,dhamma-cakkhu),佛教术语,指能够观察[[真理]],没有障碍与疑惑的[[智慧]]之眼,为[[眼 (佛教)|五眼]]之一。小乘认为,证得[[须陀洹|入流果]]以上的圣人,得到的'''清净法眼'''(dharmacakṣu-viśuddha),又称'''法眼净'''、'''净法眼'''等。 ==概论== 法眼这个名词,由[[法 (佛教)|法]](dhárma)与[[眼 (佛教)|眼]]两个单字组成,意为能够见到法的[[眼睛]]。小乘认为,经由观察[[四谛]],灭除集法,修行者将可以获得法眼、[[现观]],断除[[三结]],进入[[须陀洹]]果<ref>《杂阿含经》卷15〈396经〉:「如是,圣弟子所有集法,一切灭已,离诸尘垢,得法眼生,与无间等,俱三结断。所谓身见、戒取、疑,此三结尽,名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必定正觉,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边。彼圣弟子中间虽起忧苦,听彼圣弟子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不见彼圣弟子有一法不断,能令还生此世者,此则圣弟子得法眼之大义。是故,比丘于此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ref>。得须陀洹果以上的圣人,通常会被形容为得法眼净<ref>《杂阿含经》卷15〈379经〉:「尔时,世尊说是法时,尊者憍陈如及八万诸天远尘离垢,得法眼净。」</ref>。 法眼也是[[佛陀]]的称号之一<ref>《杂阿含经》卷15〈365经〉:「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ref>。 ==后世相关用法== 禅宗五家之一,由[[法眼文益]]开创的流派,因其谥号为大法眼,故称为[[法眼宗]]。 法眼也是日本[[僧官]]的头衔之一,全称为[[法眼大和尚位]]。 == 注释 ==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维基百科]] [[Category:经文分词]] [[Category:百科词条]]
返回至“
BK:法眼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