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导读035/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35/内容提要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035'''——'''1-04-03为诸如来之所摄受''' =='''内容提要'''== ===一、佛陀若回答楞伽王关于两种法的问题,就能令他以智慧:=== 第一,思惟观察,离诸分别,这是凡夫资粮位和加行位的修行。思惟观察心外一切法(nimitta外相),如梦如幻,唯心所现,从而远离分别。 第二,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这是见道后从初地到七地的菩萨修行。“地”梵文是bhūmi,是阶梯、次第。善知诸地,就是很好地通晓各地的境界和修行。修习对治,是指每一地都有具体的对治,但从初地到七地,总体的修习对治是ābhāsa ——似相。 第三,证真实义,入三昧乐,这是登八地以上的修行。真实指真如,真如的梵文是tathatā。证真实义,就是以正智攀缘真如,住于佛陀的自证法的定境至乐中。 总结: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是观察nimitta而离分别;初地到七地的修行,是对治ābhāsa而知诸地;八地以上的修行是亲证tathatā而入佛地。 ===二、“为诸如来之所摄受”=== 从初发心开始,菩萨们的整个修行过程,都是始终受到佛陀的摄受的。“摄受”梵文是parigṛhīta,这个词来源于动词词根grah,grah的基本含义就是抓住,《梵英词典》的解释是 to grasp。有的翻译家译作“护持”或“摄持”。这句意思就是,佛陀对菩萨们的修行始终都是护持着的。比如我们现在学习《楞伽经》,此时此刻就一定正在受到佛陀的保护和加持。 ===三、“住奢摩他乐,远离二乘三昧过失,住于不动、善慧、法云菩萨之地,能如实知诸法无我。”=== “奢摩他”是梵文 śamatha的音译。前面讲过关于禅定的三个近义词:dhyāna、samādhi和samāpatti,这是第四个关于禅定的近义词,可以翻译成“定”,但更多译作“止”。 对禅定的修法的一种分类,是把禅定功夫分为两类,一类叫止,一类叫观,所以修禅定也叫修止观。这个śamatha就是止观的“止”,因此,这个词有时候也译作“寂静”、“寂灭”。这句经文意思是在佛陀护持下,经过前面的观察nimitta,对治ābhāsa,而后亲证tathatā,登上八地,安住于圣者的寂静之乐中。 “远离二乘三昧过失”,登八地的śamatha,这个寂静之定是不同于,是超越于声闻、缘觉的定境的。 “住于不动、善慧、法云菩萨之地”,“不动”指菩萨的第八地,叫不动地,“善慧”是第九地,“法云”是第十地。通过前面的修行,就可以安住于八地、九地、十地的菩萨境界。 “能如实知诸法无我”,能够如实地通达“法无我”。佛陀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有四个基本道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二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登八地的定境超越声闻、缘觉的定境,为什么?就在于菩萨证了“法无我”,而声闻、缘觉未证“法无我”,所以获得的定境就迥然不同。 =='''梵汉经文'''== {{L2:1-4/005梵}} {{L2:1-4/005繁}} {{L2:1-4/005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本页使用的模板:
L2:1-4/005梵
(
查看源代码
)
L2:1-4/005简
(
查看源代码
)
L2:1-4/005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035/内容提要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