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014/课后自测”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14/课后自测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14=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依照龙树菩萨的中观见,怎么理解“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type="()" coef="2"} -A、如果因果属于世间万法,万法不空,因果也不空。 +B、如果因果不属于世间万法,龙树菩萨的中观见中没有讲这种不属于万法的因果。 -C、如果因果属于世间万法,万法皆空,因果就可以不空。 -D、如果因果不属于世间万法,龙树菩萨的中观见破了这种不属于万法的因果。 ||龙树菩萨就是依“究竟中观”而建立远离凡夫二边见的中观见。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因果如果属于世间万法,怎么理解这句话?( )。 |type="()" coef="2"} -A、这句话虽然是悖论,但大家都认可,我们只能认可。 -B、这句话正确无比,谁否定这句话,谁就是胆大包天、大逆不道、罪该万死、死入地狱。 +C、这句话是悖论。 -D、这句话是佛教界的金科玉律,完全正确。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因果如果属于世间万法,万法皆空,皆空就是全都空,既然世间万法皆空,属于万法的这个因果也一定空。 {下面哪个观点是相似般若波罗蜜?( )。 |type="()" coef="2"} -A、“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间万法皆空,属于万法的因果,也是空的。 -B、“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不属于世间万法的因果,可以不空。 -C、“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不属于世间万法的因果,是佛法的命脉。 +D、“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间万法皆空,唯独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皆空就是全都空,既然万法皆空,凭什么属于万法的这个因果会不空?既然属于万法的因果不空,那怎么又可以说万法皆空——万法全都空了?至多只能说万法当中除了因果之外其他都空,而不能说万法皆空。如果这个因果不属于万法,那这个不属于万法的因果,是什么因果?这个问题关系到佛法的命脉,这是个大问题。 { 如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中说的因果不属于万法,那这个不属于万法的因果,肯定不是以下哪些内容?(多选题) |type="[]" coef="2"} +A、给梦中的老虎找妈。 +B、给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所感受到的无常变化的事物在凡夫境界中找常一不变的本质和生起的原因。 +C、胜义谛虽然因果也是空,但世俗谛上因果还得有。 -D、种子熏习现行。 ||“因不生故不灭”的究竟中观——这个凡夫境界压根无生,那世间万法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存在不存在?比如说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只动物园里的真老虎,那么这只老虎我们就认为它一定有妈,而且只有唯一的妈,这个老虎的妈妈,就是这只老虎的一种因,因果的因。但是究竟中观告诉我们,这只老虎其实无生,根本没产生,是如同老王梦中的虎,那梦中的虎压根儿就不可能有妈,给梦中的老虎找妈是戏论,唱戏的戏,演戏的戏。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居然就把这个老虎的妈妈给解构没了,这也就是把世间万法之间的因果关系给解构没了。 { 如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中说的因果不属于万法,那这个不属于万法的因果,与以下哪些内容相关?(多选题) |type="[]" coef="2"} +A、给误以为梦中老虎是真老虎的错觉找到了因。 +B、给明明没有桌子但凡夫心中呈现了真实无比的“看见了桌子”这件事,找到了因。 +C、立足圣者境界讲藏识缘起种子熏现模型破增益。 +D、境界自心现。 ||比如说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只动物园里的真老虎,那么这只老虎我们就认为它一定有妈,而且只有唯一的妈,这个老虎的妈妈,就是这只老虎的一种因,因果的因。但是究竟中观告诉我们,这只老虎其实无生,根本没产生,是如同老王梦中的虎,那梦中的虎压根儿就不可能有妈,给梦中的老虎找妈是戏论,唱戏的戏,演戏的戏。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居然就把这个老虎的妈妈给解构没了,这也就是把世间万法之间的因果关系给解构没了。 { 经文“为幻所成”,这里的幻指的是? |type="()" coef="2"} +A、幻术,就是印度古代幻术师,把草木土石经过幻术,让你看着是一匹马,是一头牛,是一条狗,但其实是假的。 -B、乾达婆。 -C、梦境。 -D、阳焰。 ||“为幻所成”?这里的幻指的是幻术,就是印度古代有一些幻术师,他可以把摆在那里的草木土石经过幻术,让你看着,比如说是一匹马,是一头牛,是一条狗,但其实是假的。 { 经文“为翳所见”,这里的翳指的是? |type="()" coef="2"} +A、翳病,老百姓叫“飞毛症”,或者叫“飞蚊症”。 -B、幻化。 -C、梦境。 -D、阳焰。 ||翳是什么?是一种眼病,就是有的人眼睛生病了,因此他看见这个空中,比如说有很多毛在飘,或者空中有好多蚊子在飞,其实根本没有毛,根本没有蚊子,是眼睛生病了,这个就叫翳病,老百姓叫“飞毛症”,或者叫“飞蚊症”。 { 经文“为如烟焰旋火轮耶”,这里的烟焰旋火轮指的是? |type="()" coef="2"} +A、点一支香,在黑夜中拿着这个香一转,那么站在对面的人似乎就看见一个火轮、一个轮子,这就叫旋火轮。实际这个轮子看着有,其实没有,因为你不转,这个轮子立马消失。 -B、幻化。 -C、梦境。 -D、阳焰。 ||什么是烟焰旋火轮呢?就是我们点一支香,在黑夜中你拿着这个香一转,那么站在你对面的人似乎就看见一个火轮、一个轮子,这就叫旋火轮。实际这个轮子看着有,其实没有,因为你不转,这个轮子立马消失。 {罗婆那王从心底里深深地生起了疑情,怀疑世界的存在的真实性了,在佛经中对我们凡夫认为真实无比的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什么比喻?(多选题) |type="[]" coef="2"} A、如幻、如梦、如阳焰。 B、如梦中石女生子。 C、如烟焰旋火轮。 D、如为翳所见。 ||罗婆那王就想刚才变化出那么多的世界,忽然间这一切的世界又没了,哇!难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如同梦境?如同幻术?如同乾达婆城?如同生了翳病的眼睛看到的飞毛?如同鹿看到的阳焰?如同梦中梦见了石女生儿?如同看见了夜晚的旋火轮?这些都是看似有,看似存在,实际上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呀!大家注意,罗婆那王此时从他心底里深深地生起了疑情,怀疑的疑,疑情,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存在吗? {对《楞伽经》导读课程所讲的“凡夫心”与“圣者心”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立足于圣者境界,凡夫心是识,圣者心是智。 +B、无论是凡夫心还是圣者心,都只有圣者能见、能证。 -C、立足于凡夫境界,凡夫心指凡夫的第六意识,圣者心指阿罗汉的心。 +D、凡夫心的“行处”是凡夫心的显现;圣者证悟的真正真实性“真如”是圣者心的显现。 ||略。 {如果就凡夫心而言,对“境界自心现”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 |type="[]" coef="2"} +A、凡夫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感知到的世界,仅仅是凡夫心的显现,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B、“境界自心现”的“心”指凡夫的第六意识,所以叫凡夫心。 +C、“境界自心现”是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给凡夫讲法,用“说通”说自所证法。 +D、就凡夫心而言,佛陀讲“境界自心现”,是在纠正凡夫心增益的错误,佛教起名叫破增益。 ||略。 {以下对“种子熏现模型”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种子”是类比凡夫境界的一个方便善巧的名言,是一个譬喻,不要真的理解成是凡夫境界一颗一颗的种子。 +B、安立“种子熏现模型”,诠释了kṛ的作用延续的机制,驱使着kṛ的作用延续下去的力量,佛教起名叫业力。 -C、安立“种子熏现模型”,诠释了凡夫心如何生出了心外的世界。 +D、“现”指现行,现出的是行为kṛ,不是现出事物。 ||略。 {以下对“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中的“藏识”与“转识”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转识”仅仅是“藏识”在某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 +B、在《楞伽经》中用“藏识”来描述凡夫心。 +C、把“藏识”比喻为大海,“转识”比喻为波浪,说明“转识”并没有离开“藏识”而独立存在。 -D、凡夫可见大海和波浪,所以凡夫也可见“藏识”和“转识”。 ||略。 {以下对“自所得圣智证法”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在《楞伽经》中,“智”指圣者心,梵文是jñāna。 -B、佛陀说的自证法,就是佛陀亲证的自证法。 -C、《楞伽经》中的“圣智证法”指圣者的圣智亲证的境界,阿罗汉也被称为是圣者,因此也可证得“圣智证法”。 +D、“自所得圣智证法”表示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凡夫说法。 答疑:AD ||略。 { “境界自心现”的两重含义分别是破增益和补损减。对佛陀横向教理体系的破增益和补损减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凡夫依靠凡夫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其实只是凡夫心的显现,并不是心外的真实存在。这是佛陀纠正凡夫“增益”的错误,叫破增益。 +B、凡夫依靠凡夫的感官感知不到佛陀亲证的真实性,于是不仅不承认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而且生起诽谤。佛陀讲“境界自心现”的第二重含义就是纠正凡夫“损减”的错误,叫补损减。 +C、从教理体系上讲,破增益和补损减是前后的次第。 +D、无论是破增益的法,还是补损减的法,都是佛陀的对治。 ||略。 {如果就凡夫心而言,对“境界自心现”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哪项?( ) |type="()" coef="2"} -A、“境界自心现”的“心”指凡夫的第六意识,所以叫凡夫心。 +B、凡夫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感知到的世界,仅仅是凡夫心的显现,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C、“境界自心现”是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给凡夫讲法。 -D、“境界自心现”是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给登地菩萨讲法。 {以下对“种子熏现模型”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种子”只是类比凡夫境界的一个方便善巧的名言。 +B、安立“种子熏现模型”,诠释了kṛ的作用延续的机制,驱使着kṛ的作用延续下去的力量,佛教起名叫业力。 -C、安立“种子熏现模型”,诠释了凡夫心如何生出了心外的世界。 +D、“现”指现行,现出的是行为kṛ,不是现出事物。 {以下对“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中的“藏识”与“转识”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转识”仅仅是“藏识”在某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 +B、在《楞伽经》中用“藏识”来描述凡夫心。 +C、把“藏识”比喻为大海,“转识”比喻为波浪,说明“转识”并没有离开“藏识”而独立存在。 -D、凡夫可见大海和波浪,所以凡夫也可见“藏识”和“转识”。 {以下对“自所得圣智证法”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A、在《楞伽经》中,“智”指圣者心,梵文是jñāna。 -B、佛陀说的“自所得圣智证法”,就是佛陀亲证的“自所得圣智证法”。 -C、《楞伽经》中的“自所得圣智证法”指阿罗汉证得的境界。 +D、“自所得圣智证法”表示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给凡夫说法。 答疑:AD { “境界自心现”的两重含义分别是破增益和补损减。对佛陀横向教理体系的破增益和补损减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可以只讲破增益,不讲补损减。 -B、可以先讲补损减,后讲破增益。 +C、破增益和补损减是连带性错误。 +D、佛教就讲两件事情:破增益和补损减,没有第三件事情。 答案:CD </quiz> <hr class=""> ==='''判断题'''=== <hr class="">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权便中观的“既不生也不灭”与究竟中观的“因不生故不灭”法义是完全相同的。(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究竟中观的“因不生故不灭”,指凡夫境界压根无生。(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如果因果属于凡夫境界万法,既然凡夫境界压根无生,那属于凡夫境界的因果,也得空。(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究竟中观泯灭二边,彻底解构了凡夫境界。(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就是凡夫学修的严格次第。(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仅仅单独学习佛陀的二时教法,也是有开悟见道乃至成佛的可能性的。(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佛陀给凡夫表法的方式有多种,但不论哪种方式,都属于“说通”。(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quiz> <comments />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014/课后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