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偈颂-35”的源代码
←
楞伽经偈颂-35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心意及与识,自性五种法,二无我清净,诸导师演说。= cittaṃ manaś ca vijñānaṃ svabhāvaṃ dharmapañcakam | nairātmyaṃ dvitayaṃ śuddhaṃ prabhāṣante vināyakāḥ || 124 || 【求译】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 【菩译】心意与意识,自性及五法;二种无我净,如来如是说。 【实译】心意及与识,自性五种法,二无我清净,诸导师演说。 “心意及与识,自性五种法,二无我清净,诸导师演说。” “心意及与识”是八识。“自性”是三自性。“五种法”就是五法。还有“二无我”。这句颂文的意思是说,讲八识、讲三自性、讲五法、讲二无我,这样清净的法是谁说的呢?是佛说的。这里导师指的就是佛。 <noinclude> =偈颂34~38总结= 这几个偈颂(楞伽经偈颂34~38)讲的事情,其实概括起来很简单,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是,佛陀说的遍计所执性是离于有无的,我们认为的“有”是观待于“无”的“有”,说“无”是观待于“有”的“无”,只要由有无观待说“有无”,那么这个时候说的“无”,不是佛陀真正说的“无”,其实观待于“有”的“无”是断灭见。 所以注意,根本不存在,恰恰不是断灭见。这个事现在大家正好搞反了。你要说这事物根本不存在,从来、压根就没存在过!别人会说,这是断灭见啦。 什么叫断灭见?二时教法的表达是,先有而后无叫断灭见。佛陀不认同“一世说生命观”——人死如灯灭,为什么?因为这是断灭见。“一世说生命观”认为人活着时候有,死时候没了,先有后无,这不就是一种见解吗?还有另外一种见解,认为原来没有,后来有了,先无后有,而且这“有”还永远不灭了,比如说“三世说生命观”,死了再来,死了再来……,现在很多人讲佛教,不就是把六道轮回讲成是佛说了吗?但讲六道轮回不是佛说!佛没生之前,六道轮回在印度就是人人都信,六道轮回不是佛说。所以佛陀不认同“一世说”的人死如灯灭,佛陀也不认同那人死灯不灭的“三世说”。 “一世说”的人死人如灯灭,是断灭见。人死灯不灭,永远亮着,死了扔的只是这臭皮囊,那精神主体永远不灭了,这叫常见,也不是佛说。这两种——常见和断见,佛都不认同。但是注意,你只要认为这世界生了,就不是堕入常见,就是堕入了断见。你只要认为这世界生了,生了后来没了就是断见,永远不没,那是常见。你说第三种——既常又断,压根就没有这状态。所以,只要你认为生了,最后不是落常见,就是落断见,你怎么都摆脱不了。 一世说——人死如灯灭,是断见。三世说——人死灯不灭,是常见。有人说糟糕了,这两种——常见和断见,佛都不认同,那佛到底了说什么?佛说:这灯压根没真亮过!这是佛见。可是紧接着就有人说:“什么?不存在?断灭见!” 凡夫境界的一切都不存在,这不是断灭见,泯灭二边,在中观上讲,恰恰这才是中观见,因为这才是二时教法的真正的中观见,彻底地泯灭有无二边、常断二边。 佛教的最大的问题,有两个重大的误区,第一个重大的误区是什么?解构凡夫境界解构的不彻底,不敢解构。为什么?他们认为,解构,解构,全都不存在了,落断灭见。我要郑重地告诉你,凡夫境界彻底的不存在,不落断灭见,压根没生过才摆脱断灭见。不敢彻底解构,解构一半,胜义谛上不存在,世俗谛上还是存在的。为什么?很简单,这是想维持凡夫的世俗因果。大家想是不是?如果世俗谛一点存在都没有了,凡夫界的因果就没了。有人惊恐说没因果了还成?但是如果你真知道了这世界如梦如幻,这是梦里的老虎,是梦中的错觉,等梦醒了,老虎就没了。梦里的老虎有妈吗?没有妈。所以大家要知道,凡夫境界确确实实这因果是得破的,可是我们就不敢破,为什么?好家伙!你敢说凡夫境界没因果,杀人放火不都是可以的了吗?大家理解吧?二时教法在这个地方,所以就造成一种局面就是,说空、空的什么?不彻底,你空的不彻底的结果是什么?根本见不了空性,最后实际上你自己反而弄了个断灭见。 比如说胜义谛空,世俗谛上名言有,世俗谛上的相似相续,补上一点,你看我又空了,我又不落断灭,现在不都这么讲吗?其实这恰恰是给断灭见留了生存的空间。如果你坚定不移的空到底,他压根就没生,因此也就没灭。哪儿找断灭去?断灭的前提得生,你生都没生,哪找灭?没有生,怎么会有断灭呢? 所以现在我们讲,佛教的一大问题,就是空的不彻底,半截子空!那么导致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不敢说“有”,凡夫境界空的不彻底,那么对于佛陀证悟的真实性又不敢承担,怕堕常见。 我这空空空还没空完你又有?常见!所以大家一定要听好我这个话,佛教说空、空什么?佛教说有、什么有?佛陀二时教法空的那个东西,跟三时教法佛要说有的东西,这空、有是同一对范畴吗? 所以,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时候我们说什么没有跟什么有,不是一对相待关系,而是绝待关系。 佛陀说空,你要勇敢的空到底,要空到从来就没有。佛陀说有,佛陀证悟的真实性,从来、原本就有,它不是后来产生的,什么因缘和合的、上帝创造的,全不是,本来就有的,所以这个时候说的空、有,是绝待的,不是相待的。不会说空、空、空、空到最后说堕了断灭空,断灭空前提是得“有”才能断灭,根本就没“有”,它怎么会断灭呢?它灭什么呢?注意落断灭的前提是认为“有”,所以什么时候才不落断灭空?不落断灭见?从来不存在,才不落断灭见。 先有后无、先无后有,这个是什么?这是错觉,是凡夫见。佛陀压根儿没这么说过,不仅佛没这么说过,佛说这事的时候,他是为了批这事儿而说这事儿。现在很多人,把佛陀批的观点,当佛陀的观点在讲,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noinclude>
返回至“
楞伽经偈颂-35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