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楞伽经导读040/课后自测B”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40/课后自测B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40B=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彼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依照此句经文,如何正确理解如来? |type="[]" coef="2"} +A、如来无分别。 +B、如来灭除了一切分别戏论。 -C、如来还有对色像的分别。 +D、如来不会对色法、自性加以分别。 ||如来无分别,如来灭除了一切分别戏论,不会像对色法、自性那样加以分别。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说法是分别呢? |type="[]" coef="2"} +A、如来住于无分别的智,只是在为众生得安乐之时才分别说法。 +B、只要说,就有能说与所说。 -C、说法即是分别,因此佛陀还有分别。 -D、佛法的说通不是分别。 ||如来住于无分别的智,只是在为众生得安乐之时才分别说法。为什么说法是分别呢?因为只要说,就有能说与所说。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无相智说名如来,是故如来以智为体。智为身故,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依照此句经文,什么是如来? |type="[]" coef="2"} -A、如来以不分别的智行于无相,这里的相是nimitta,无相就是无似相。 +B、如来以不分别的智为本性,如来以不分别的智为身体。 +C、如来没有能分别,没有所分别。 -D、如来要度众生,因此还有我、人、众生的相。 ||如来以不分别的智行于无相,这里的相是nimitta,所以无相就是无外相。如来以不分别的智为本性,如来以不分别的智为身体,如来没有能分别,没有所分别。如来不分别,如来就不思量我、人、众生的相。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何故不能分别?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依据此句经文,为什么如来无分别? |type="[]" coef="2"} +A、分别是以意识所缘色、相形貌等外境为因而生起。意识是凡夫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所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佛陀早已转染成净,没有意识。 +B、佛陀没有所缘外境,因为早已证得自心显现心外无境。 +C、从究竟处讲,佛陀超越分别与无分别。 -D、如来只有在示现报身和说法时才有分别。 ||别是以意识所缘色、相形貌等外境为因而生起。意识是凡夫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所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佛陀早已转染成净,没有意识。佛陀更没有所缘外境,因为早已证得自心显现心外无境。因此从究竟处讲,佛陀超越分别与无分别。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为什么说,世间众生是“无业无报”? |type="[]" coef="2"} +A、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是没有真实造作的,世间众生是无造业、无果报的。 +B、三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而向凡夫说法,以圣者角度看世界众生就如同凡夫看梦境。 +C、梦中强盗没有造业,与墙上壁画中的强盗没有区别。问题的要害是你承认不承认眼前是场梦,认同不认同凡夫境界只是一场错觉。 +D、从圣者角度看,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是没有真实造作的,世间众生是无造业、无果报的。三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而向凡夫说法,以圣者角度看世界众生就如同凡夫看梦境。梦中强盗没有造业,与墙上壁画中的强盗没有区别。问题的要害就是你承认不承认眼前是场梦,认同不认同凡夫境界只是一场错觉。从圣者角度看,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依照经文,如何正确评价“善恶因果报应才是佛法”这个观点? |type="[]" coef="2"} -A、善恶因果报应才是真正的佛法。 +B、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无业无报”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 +C、“善恶因果”是世俗因果,根本不存在。 +D、阿赖耶识缘起才是真存在的胜义因果。 ||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是没有真实造作的,世间众生是无造业、无果报的。请大家认真回顾一下,前面讲过的世俗因果和胜义因果。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凡夫外道不能了达”, “变化”梵文是nirmita,更准确的翻译是“幻化”,为什么佛说世间众生如同幻化师幻化出来的? |type="[]" coef="2"} +A、世间众生如同幻化师幻化出来的,就是看着有,实际根本没有。 +B、幻化出的众生根本不存在,不会造业,因此“无业无报”。 -C、世间凡夫为幻所成,无业无报,这件事是外道和愚痴的人才有的观点。 -D、如幻比喻变化无常,指无自性的存在。 ||世间众生如同幻化师幻化出来的,就是看着有,实际根本没有。幻化出的众生能造业吗?幻化出的众生会有果报吗?当然“无业无报”。佛说,世间凡夫为幻所成,无业无报,这件事外道和愚痴的人是不知道的。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末法时期,自称是佛教徒的人,不具正见盲修瞎练者多如牛毛,具佛陀正见如理闻思者凤毛麟角,造成这一乱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type="[]" coef="2"} +A、绝大多数佛教徒不知道——“世间万法如梦如幻,世间众生无业无报”这是佛法的正见,落入了凡夫的分别见。 +B、把“善恶因果”当成佛法正见,落入凡夫的分别见中。 +C、不承认眼前是场梦,不认同凡夫境界只是一场错觉。 -D、佛法难懂难修。 ||世间万法如梦如幻,世间众生无业无报,这是佛法的正见,其他的见解都是落入了凡夫的分别见。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 “二”和“分别”是凡夫的两大基本特征,依据经文“由分别故,取著于二”,“二”和“分别”哪个更基本? |type="[]" coef="2"} +A、因为“分别”所以“二”,因此“分别”比“二”更基本。 -B、因为“二”才有的“分别”,因此“二”比“分别”更基本。 +C、因为“分别”就执取“二”,首先就是“能取”与“所取”之二,进而一切皆二。 +D、“分别”比“二”更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凡夫其实只有一个特征,就是“分别”。 ||因为分别就执取二,首先就是能取与所取之二,进而一切皆二。这句经文告诉我们,因为“分别”所以“二”,就是“分别”比“二”更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凡夫其实只有一个特征,就是分别。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于灯月中自见其影,于山谷中自闻其响,便生分别而起取著”,这几个比喻所要表达的法义是什么? |type="[]" coef="2"} +A、譬如有人见水中和镜中自己的影像,见灯光和月光下的自己的身影,和山谷中听到自己的回音,便对影像、身影和回音生起分别而执著。 +B、影像、身影,回音等比喻所要表达的法义,就是“看着有,实际没有”,一切只是错觉、执着而已。 +C、一切只是虚妄分别,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 -D、凡夫境界还是有真实存在的,例如影像、身影,回音等。 ||譬如有人见水中和镜中自己的影像,见灯光和月光下的自己的身影,和山谷中听到自己的回音,便对影像、身影和回音生起分别而执著。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此亦如是,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法与非法都是分别。 +B、由于执著分别,就不能舍离法与非法。 +C、不仅不能舍离,还会更加增长虚妄分别。 +D、通常非法比法更虚妄,而且可以一步步地虚妄下去,虚妄的不断增长,就不可能获得寂灭。 ||法与非法也是分别,由于执著分别,就不能舍离法与非法,不仅不能舍离,还会更加增长虚妄分别。通常非法比法更虚妄,而且可以一步步地虚妄下去,虚妄是有层次的,可以是虚妄的平方,虚妄的三次方,以致虚妄的N次方。正是虚妄的不断增长,就不可能获得寂灭。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寂灭者,所谓一缘”, 寂灭就是一缘,“一缘”梵文是“ekāgra”,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type="[]" coef="2"} +A、“ekāgra”是《楞伽经》中出现的第六个表示禅定的词。 +B、“ekāgra”有的翻译家译为一心;专心;专一;一境,境就是境界的境,把心念安于一个境界;实叉难陀译为一缘。 +C、“ekāgra”是个复合词,是由eka和agra两个词组成,意思就是“ekāgra”的缘是最高、最殊胜的。 -D、“一缘”就是指“缘生”。 ||ekāgra是《楞伽经》中出现的第六个表示禅定的词。ekāgra有的翻译家译为一心、专心、专一、一境,境就是境界的境,把心念安于一个境界;实叉难陀译为一缘。ekāgra是个复合词,是由eka和agra两个词组成。eka第一个词就是数字一,一二三的一,所以一缘的一。后半部分agra,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最胜、最上、最高、第一,总而言之最棒。那么一缘的缘是最高、最殊胜的。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依照经文,如何正确理解“一缘”? |type="[]" coef="2"} +A、“一缘”是最殊胜的三昧,是最殊胜的定境。 +B、“一缘”这个最殊胜的定境当中,能够出生圣者的智慧。 -C、“一缘”生出的智慧,是以空如来藏——阿赖耶识为境界。 +D、“一缘”生出的智慧,是以不空如来藏——真如为境界。 ||佛说“一缘”是最殊胜的三昧,“一缘”是最殊胜的定境。从“一缘”,这个最殊胜的定境当中,能够出生圣者的智慧。这个智慧是以如来藏为境界的,显然这里的如来藏是不空如来藏,是真如。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佛说“一缘”最殊胜? |type="[]" coef="2"} +A、“一缘”缘的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 -B、“一缘”缘的是空如来藏——阿赖耶识。 -C、“一缘”缘的是初地菩萨才有的境界。 +D、“一缘”缘的是八地菩萨才有的境界。 || 以正智攀缘真如。为什么“一缘”最殊胜?因为它缘的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这是八地菩萨才有的境界。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说,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是没有真实造作的,世间众生是无造业、无果报的。问题的要害就是你承认不承认眼前只是一场梦,认同不认同凡夫境界只是一场错觉。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佛说,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是没有真实造作的,世间众生是无造业、无果报的。问题的要害就是你承认不承认眼前只是一场梦,认同不认同凡夫境界只是一场错觉。 </quiz> <hr class="">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040/课后自测B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