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二时与三时对比表”的版本间差异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24行: 第24行: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表面 差异'''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表面 差异'''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名言系统'''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名言系统'''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究竟中观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权便中观<small>(四重二谛)</small>、究竟中观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五法、三性、诸识、无我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五法、三性、诸识、无我
|-
|-
第33行: 第33行:
|解构:根本没有——权便中观
|解构:根本没有——权便中观


(二谛上说中观)
<small>(二谛上说中观)</small>


无我(缘生性空)、无生(假有唯名)
无我<small>(缘生性空)</small>、无生<small>(假有唯名)</small>
|解构:根本没有——遍计所执性根本没有
|解构:根本没有——遍计所执性根本没有


万法唯识
唯识无境
|-
|-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补损减'''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补损减'''
第45行: 第45行: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遮诠:指向真实——究竟中观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遮诠:指向真实——究竟中观


(空性上名中观)
<small>(空性上名中观)</small>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表诠:直陈真实——转识成智 一切唯心
|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表诠:直陈真实—圆成实性
如来藏
|-
|-
| colspan="2" |'''凡圣的言说差异'''
| colspan="2" |'''凡圣的言说差异'''
|凡夫二(堕两边)
|凡夫二<small>(堕两边)</small>


圣者不二(泯灭二边)
圣者不二<small>(泯灭二边)</small>
|
|
凡夫能所分离,圣者能所不二
凡夫能所分离,圣者能所不二

2021年2月6日 (六) 19:29的最新版本

二时与三时对比表
二时教法 三时教法
一个字概括
两个字概括 无生 唯识
解构模式 二谛:缘生缘起 藏识缘起
要害 无我无生 唯识无境
表面 差异 名言系统 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究竟中观 五法、三性、诸识、无我
横向 教理 体系 上的 差异 破增益

凡夫境界

解构:根本没有——权便中观

(二谛上说中观)

无我(缘生性空)、无生(假有唯名)

解构:根本没有——遍计所执性根本没有

唯识无境

补损减

圣者境界

遮诠:指向真实——究竟中观

(空性上名中观)

表诠:直陈真实—圆成实性

如来藏

凡圣的言说差异 凡夫二(堕两边)

圣者不二(泯灭二边)

凡夫能所分离,圣者能所不二

核 心 差 异 立足点 立足于凡夫境界说法

立足于凡夫境界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立足于凡夫境界指向佛陀证悟的真实;

指向真实,遮诠

立足于圣者境界说法

立足于圣者境界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立足于圣者境界“建构”佛陀证悟的真实;

直陈真实,表诠

指向性 立足于凡夫,指向圣者

——指向真实,解构凡夫

立足于圣者,指向凡夫

——解构凡夫,直陈真实

共 同 点 说法对象 都是凡夫
第一目的 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