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76/课后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测试题【【XXX】】=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的新页面)
 
 
第1行: 第1行: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XXX】】=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76=
=='''一、填空题'''==
=='''一、填空题'''==



2021年7月28日 (三) 07:23的最新版本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76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复次,大慧,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所谓自证圣智殊胜相,分别执著自性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自证圣智殊胜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就是如实了知了苦、空、无常、无我的诸谛义趣和离欲、寂灭。
B、如实了知了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自共相和心外境界的坏灭相,因而心得入定。
C、自心得以入定之后,获得禅定解脱,获得三昧道果,获得圣定寂灭,住在了自证圣智境界的快乐之中,能净除杂染种子。
D、舍离不思议变易死,这就是声闻的自证圣趣相。

2 依照经文“云何自证圣智殊胜相?谓明见苦、空、无常、无我、诸谛、境界、离欲、寂灭故,于蕴、界、处、若自、若共外不坏相如实了知故,心住一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外不坏相”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外不坏相”,对应的梵文是bāhyārthavināśalakṣaṇa,应该译为“外境坏灭相”。
B、声闻了知心外境界的坏灭相,这是声闻与大乘佛法的区别。
C、大乘了义法,要了知的是心外境界压根无生,无生就无灭。
D、大乘了义法,要了知的是心外境界的坏灭相。

3 依照经文“住一境已,获禅解脱、三昧道果而得出离,住自证圣智境界乐,未离习气及不思议变易死。是名声闻乘自证圣智境界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不思议变易死”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大乘了义法认为,凡夫有两种生死,一是分段生死,一是变易生死。
B、变易生死,就是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杂染种子的相续生灭。
C、变易生死是很深细的生死,是圣者才能见,而凡夫感知不到,所以常常前面加个定语“不思议”,不可思议的变易生死。
D、分段生死就是阿赖耶识的相的生灭;变易生死,就是阿赖耶识的相续的生灭。佛陀说,识有两种生灭,对应的就是这两种生死。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解脱生死”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声闻入灭尽定证阿罗汉,断除了分段生死,这就是真正的解脱生死。
B、声闻入灭尽定证阿罗汉,压制了转识的生起,使分段生死的错觉不显现,但藏识中未现行的杂染种子还在,所以不是真正的解脱生死。
C、声闻入灭尽定证阿罗汉,断除了分段生死,但未舍离“不思议变易生死”,所以不是真正的解脱生死。
D、从三时教法来讲,登初地的菩萨,分段生死就没有了。再经过圣位的初地到七地的修行而登八地,变易生死也没有了,这是真正的解脱生死。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证阿罗汉是否就能等同大乘的见道登初地?以下对阿罗汉和大菩萨们的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小乘证阿罗汉和大乘的见道登初地同样断除了分段生死,所以这二者等同。
B、小乘证阿罗汉和大乘的见道登初地虽然同样断除了分段生死,但不能等同。
C、大菩萨们虽然也可以获得声闻安住的自证圣智的快乐,但大菩萨们不应该在这种快乐中修学。
D、大菩萨们基于对众生的悲悯,由自己的愿力的引发,不会证入小乘阿罗汉的寂灭之乐和入定之乐。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声闻的“分别执著自性相”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声闻乘执着于自我的解脱。
B、声闻基于声闻教理,而见事物的自共相。
C、声闻基于声闻教理,认为事物是无自性、不存在。
D、声闻生起了执著事物自性的分别,就是声闻的分别执著自性相。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经文“菩萨摩诃萨于此法中应知应舍,离人无我见,入法无我相,渐住诸地”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菩萨们对于声闻乘的分别执著自性相,要有所了知,但应该舍离。
B、菩萨们要防止声闻的只认同人无我,而拒绝接受法无我的执见。
C、菩萨们要悟入法无我相。
D、菩萨们这样才能获得大乘的见道,而安住于次第之地上。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从佛陀讲述声闻乘的自证圣智殊胜相和分别执著自性相,可以看出声闻乘和菩萨乘有哪些区别?

A、声闻乘是菩萨乘之外的独立的修行路径。
B、声闻乘的发心和见地都与大乘佛法不同。
C、声闻乘是大乘佛法修行的前提或基础。
D、认为要先修小乘再修大乘,认为小乘与大乘有修行的前后次第关系的观点,是如法的。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从佛陀讲述声闻乘的自证圣智殊胜相和分别执著自性相,可以看出声闻乘和大乘有哪些区别?

A、下手处的发心和见地是小乘,得果就是小乘。
B、下手处的发心和见地是大乘,得果就是大乘。
C、发小乘心具小乘见的行者,当听佛说大乘法之后,有可能回小向大。
D、发大乘心具大乘见的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艰难,也有可能会退大回小。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既然小乘法不是修大乘法的基础,为什么在大乘了义经《楞伽经》中还要讲声闻境界呢?

A、因为修大乘法必须以修小乘法为前提,这是学佛的次第。
B、因为修大乘法虽然不修小乘法,但是要了解、知道小乘法的法义,目的是要度化众生。
C、众生的根性不同,必须先用小乘法再用大乘法来度化。
D、众生的根性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法来度化,这就既包括大乘法,也包括小乘法。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声闻乘教法有两种差别相:第一,自证圣智殊胜相;第二,分别执著自性相。这两种差别相就是声闻乘的两种重要特征。

正确
错误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分段生死,就是凡夫感知到的六道轮回中的生死。虽然这个生死,只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导致的错觉,但凡夫误以为这个生死很真实。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