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3/内容提要”的版本间差异

来自楞伽经导读
< 楞伽经导读003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导入1个版本)
讨论 | 贡献
 
(未显示4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楞伽经》导读003'''
'''《楞伽经》导读003'''——'''关于《楞伽经》的汉语译本'''


'''关于《楞伽经》的汉语译本'''
== '''核心点:''' ==
 
'''内容提要
'''
'''核心点:'''


《楞伽经》梵文原本现存于世
《楞伽经》梵文原本现存于世
第11行: 第7行:
依据三个汉译本和梵文原本对照解读
依据三个汉译本和梵文原本对照解读


内容提要:
== '''内容提要''' ==


'''一、《楞伽经》的版本'''
=== '''一、《楞伽经》的版本''' ===


1、《楞伽经》的印度梵文原本现存于世。
1.《楞伽经》的印度梵文原本现存于世。


2、《楞伽经》经名依据梵文意为:进入楞伽(地名,指楞伽城),根据经文可理解这是一部佛陀在楞伽城里讲的经。经名没有其他意思,不必过度解读。
2.《楞伽经》经名依据梵文意为:进入楞伽(地名,指楞伽城),根据经文可理解这是一部佛陀在楞伽城里讲的经。经名没有其他意思,不必过度解读。


3、现存三个古代汉译本:
3.现存三个古代汉译本:


公元5世纪,求那跋陀罗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公元5世纪,求那跋陀罗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第27行: 第23行:
公元8世纪初,实叉难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
公元8世纪初,实叉难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


4、实叉难陀的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后来经弥陀山校定。是三个译本中与现存梵文原本契合度最高的。
4.实叉难陀的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后来经弥陀山校定。是三个译本中与现存梵文原本契合度最高的。


本次《楞伽经》导读课程即依据实叉难陀译本讲解。同时参看求那跋陀罗和菩提流支的译本。三个汉译本的差异之处最终依据梵文原本来解读。
本次《楞伽经》导读课程即依据实叉难陀译本讲解。同时参看求那跋陀罗和菩提流支的译本。三个汉译本的差异之处最终依据梵文原本来解读。


5、从下一集开始,将在每集的音频下方,附上这一集所讲授到的《楞伽经》相关梵文原本和三个译本的文字,方便听众学习。
5.从下一集开始,将在每集的音频下方,附上这一集所讲授到的《楞伽经》相关梵文原本和三个译本的文字,方便听众学习。
 
=== '''二、《楞伽经》的结构:''' ===
'''二、《楞伽经》的结构:'''


实叉难陀的译本分为十品:
实叉难陀的译本分为十品:
第66行: 第61行: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三时教法]]
[[Category:楞伽经导读]]
[[Category:楞伽经导读003]]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2021年1月30日 (六) 18:48的最新版本

《楞伽经》导读003——关于《楞伽经》的汉语译本

核心点:

《楞伽经》梵文原本现存于世

依据三个汉译本和梵文原本对照解读

内容提要

一、《楞伽经》的版本

1.《楞伽经》的印度梵文原本现存于世。

2.《楞伽经》经名依据梵文意为:进入楞伽(地名,指楞伽城),根据经文可理解这是一部佛陀在楞伽城里讲的经。经名没有其他意思,不必过度解读。

3.现存三个古代汉译本:

公元5世纪,求那跋陀罗译本:《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公元6世纪,菩提流支译本:《入楞伽经》。

公元8世纪初,实叉难陀译本:《大乘入楞伽经》。

4.实叉难陀的译本《大乘入楞伽经》,后来经弥陀山校定。是三个译本中与现存梵文原本契合度最高的。

本次《楞伽经》导读课程即依据实叉难陀译本讲解。同时参看求那跋陀罗和菩提流支的译本。三个汉译本的差异之处最终依据梵文原本来解读。

5.从下一集开始,将在每集的音频下方,附上这一集所讲授到的《楞伽经》相关梵文原本和三个译本的文字,方便听众学习。

二、《楞伽经》的结构:

实叉难陀的译本分为十品:

第一品,罗婆那王劝请品

第二品,集一切法品

第三品,无常品

第四品,现证品

第五品,如来常无常品

第六品,刹那品

第七品,变化品

第八品,断食肉品

第九品,陀罗尼品

第十品,偈颂品

按照汉传佛教讲经传统全经可分为三个部分:

序分(序言):第一品

正宗分(核心内容):第二品到第七品

流通分(附录):第八品到第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