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4
个编辑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99讲''' 2-30-01清净二种障 ==内容提要== ===1、譬如热时焰,动转迷乱心,渴兽取为水,而实无水事。===…”的新页面) |
|||
第9行: | 第9行: | ||
如同热天中阳焰的流动,使心迷惑,群鹿执取为水,但根本没有水的存在这件事儿。 | 如同热天中阳焰的流动,使心迷惑,群鹿执取为水,但根本没有水的存在这件事儿。 | ||
在这第29段经文中,佛陀作了'''十二个比喻''':阳焰、乾闼婆城、梦、翳病之眼所见之毛、水中的影像等等。'''都是想告诉众生,执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为存在,也就是增益了,那就一定堕入一异、俱不俱的四句之中。''' | |||
===2、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如翳者所见,愚夫生执著。=== | ===2、如是识种子,动转见境界,如翳者所见,愚夫生执著。=== | ||
第15行: | 第15行: | ||
同样地,识种子在邪见境界中动转,愚夫们执著有事物产生了,就像生翳病者执著影为眼外的物。 | 同样地,识种子在邪见境界中动转,愚夫们执著有事物产生了,就像生翳病者执著影为眼外的物。 | ||
这一偈颂是再次强调,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并未产生心外事物,而凡夫却以为有心外事物的产生。 | '''这一偈颂是再次强调,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并未产生心外事物,而凡夫却以为有心外事物的产生。''' | ||
===3、无始生死中,执著所缘覆,退舍令出离,如因楔出楔。=== | ===3、无始生死中,执著所缘覆,退舍令出离,如因楔出楔。=== | ||
【关键词】“以楔出楔” | '''【关键词】“以楔出楔”''' | ||
(1)在无始的生死轮回中,凡夫被紧紧地遮蔽于执著着心外有事物存在的这个错觉里,不能自拔。要像用一个楔子顶出另一个卡在物体中的楔子那样,就是“以楔出楔”,用这样的方法引导众生,令其出离生死苦海。 | (1)在无始的生死轮回中,凡夫被紧紧地遮蔽于执著着心外有事物存在的这个错觉里,不能自拔。要像用一个楔子顶出另一个卡在物体中的楔子那样,就是“以楔出楔”,用这样的方法引导众生,令其出离生死苦海。 | ||
(2)'''“以楔出楔”从理论和修行两个方面的解读:''' | |||
'''第一,从理论上讲''',佛陀在凡夫境界说的法是一个楔子;而众生心中以为心外有事物,这个坚定不移的“分别”是另一个楔子。 | |||
就是要用闻思佛法这个楔子,顶出众生以为心外有事物的分别的这个楔子,这就是“以楔出楔”。以楔出楔之后,佛陀言教这个楔子也得舍。 | '''就是要用闻思佛法这个楔子,顶出众生以为心外有事物的分别的这个楔子,这就是“以楔出楔”。以楔出楔之后,佛陀言教这个楔子也得舍。''' | ||
'''第二,从修行上讲''',资粮位众生依然还是凡夫,依然避免不了分别,凡夫分别的识境是一个楔子。而资粮位众生以佛法为指导,虽然还是在分别的识境中起观修,这个观修是另一个楔子。 | |||
就是要用分别识境中观修的楔子,顶出分别识境本身这个楔子,这也是“以楔出楔”。 | '''就是要用分别识境中观修的楔子,顶出分别识境本身这个楔子,这也是“以楔出楔”。''' | ||
因此,对于资粮位凡夫入手修行时,观修中依然有分别的因素,不要惧怕,以楔出楔! | '''因此,对于资粮位凡夫入手修行时,观修中依然有分别的因素,不要惧怕,以楔出楔!''' | ||
===4、幻咒机所作,浮云梦电光,观世恒如是,永断三相续。=== | ===4、幻咒机所作,浮云梦电光,观世恒如是,永断三相续。=== | ||
如果总是能这样观世间万法,就能断除凡夫在凡夫以为的心外真实世界里,做真实的生死轮回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上的三相续;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空间上的三相续,从而获得解脱。 | '''如果总是能这样观世间万法,就能断除凡夫在凡夫以为的心外真实世界里,做真实的生死轮回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上的三相续;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空间上的三相续,从而获得解脱。''' | ||
===5、此中无所有,如空中阳焰,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 ===5、此中无所有,如空中阳焰,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 ||
指凡夫境界,唯了别而无所有,如同虚空中的阳焰,'''没有什么可以了知,这就是认知诸法。''' | |||
===6、诸蕴如毛轮,于中妄分别,唯假施设名,求相不可得。=== | ===6、诸蕴如毛轮,于中妄分别,唯假施设名,求相不可得。=== | ||
第49行: | 第49行: | ||
===7、如画垂发幻,梦乾闼婆城,火轮热时焰,实无而见(xiàn)有。=== | ===7、如画垂发幻,梦乾闼婆城,火轮热时焰,实无而见(xiàn)有。=== | ||
如同种种翳眼所见的毛轮;如同种种幻术和梦境;如同乾闼婆城;如同旋火轮和阳焰。'''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只是众生心的显现。''' | |||
===8、如是常无常,一异俱不俱,无始系缚故,愚夫妄分别。=== | ===8、如是常无常,一异俱不俱,无始系缚故,愚夫妄分别。=== | ||
第69行: | 第69行: | ||
===1、复次,大慧!诸佛说法离于四句,谓离一异、俱不俱及有无等建立诽谤。=== | ===1、复次,大慧!诸佛说法离于四句,谓离一异、俱不俱及有无等建立诽谤。=== | ||
这第30段经文,佛陀讲了佛法的'''三个特点'''。 | |||
'''第一个特点''':佛陀说,大慧,如来所说法远离四句,也就是远离一异、俱不俱;远离有与无;远离增益和损减。 | |||
===2、大慧!诸佛说法以谛、缘起、灭、道、解脱而为其首,非与胜性、自在、宿作、自然、时、微尘等而共相应。=== | ===2、大慧!诸佛说法以谛、缘起、灭、道、解脱而为其首,非与胜性、自在、宿作、自然、时、微尘等而共相应。=== | ||
'''第二个特点''':佛陀说,大慧,如来所说法'''以四圣谛、十二缘起、寂灭、八正道和解脱为最基本的内容''',如来所说法不与胜性、自在天、第一因、或然、时间和微尘等相关联。 | |||
===3、 “大慧!诸佛说法为净惑智二种障故,次第令住一百八句无相法中,而善分别诸乘地相,犹如商主善导众人。=== | ===3、 “大慧!诸佛说法为净惑智二种障故,次第令住一百八句无相法中,而善分别诸乘地相,犹如商主善导众人。=== | ||
'''第三个特点''':佛陀说,大慧,如来所说法,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种障,如同商队的首领那样指引方向,能次第依止佛说的一百零八种句义,而住于无似相中,能善了知诸乘和诸地的差别相。 | |||
3.1、“诸乘差别相”,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等。 | 3.1、“诸乘差别相”,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等。 | ||
第85行: | 第85行: | ||
3.2、“诸地差别相”,是指圣位菩萨的初地、二地、三地等等。 | 3.2、“诸地差别相”,是指圣位菩萨的初地、二地、三地等等。 | ||
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人无我和法无我,而住于无似相,这就是菩萨登第八地。 | '''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证得人无我和法无我,而住于无似相,这就是菩萨登第八地。''' | ||
《楞伽经》第二品第30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 《楞伽经》第二品第30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