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点
立足点
释义
由于众生根性、习性的差别,佛陀为不同众生说法的时候,他讲了不同的法,因此在佛教的教理体系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的名言系统。
立足点指佛陀给凡夫说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还是圣者境界。
二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给凡夫说法。
三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给凡夫说“自所得圣智证”法。
三时判教
由于众生根性、习性的差别,佛陀为不同众生说法的时候,他讲了不同的法,因此在佛教的教理体系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的名言系统。如果一个学习佛教的人,他不能够理解佛教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那么他就无法读懂佛经,甚至还会产生误解。
在佛教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叫“判教”。什么是判教呢?
就是把佛陀一生的教法归归类、分分角度、分分层次,看佛陀是用了哪些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名言系统来解构我们凡夫的,来诠释佛陀证悟的真实的。判教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叫《解深密经》。在《解深密经》中,把佛陀老人家一生的完整的教法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三个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分别叫做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
初时教法对应的就是声闻乘,也叫做“小乘”[小乘这个名字是长久以来约定成俗的表达方式,不存在着贬义。];二时教法跟三时教法是菩萨乘,也就是通常说的大乘。
依据《解深密经》的判教,大乘佛法是分成了两个体系。在印度后来对于大乘佛教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这两个理论体系都出现了一些有修有证而又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学术水平的一些大德祖师。他们对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分别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梳理。
解深密经判教经文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nà)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解深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