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49/内容提要
《楞伽经》导读049
2-02-05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内容提要
一、“云何为性空?云何刹那灭?胎藏云何起?云何世不动?”
这里的“性空”梵文是śūnyatā,应该译为“空性”。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有一讲专门讨论性空与空性,那一讲非常重要。汉传佛教翻译史上“性空”与“空性”的混乱翻译,是造成相似佛法盛行的原因之一。在这里求那跋跎罗和菩提流支译为“空”,也是不准确的。“刹那”梵文是kṣaṇa,表示极短的时间单位,刹那就是kṣaṇa这个梵文词的音译,刹那这个词已经成为了一个汉语的常用词汇。“胎藏”梵文是garbha,就是子宫,引申为胎儿。那这个偈颂就是,什么是空性?什么是刹那坏灭?为什么会有胎儿?为什么世界不动?
我们现在是在读大慧菩萨向佛陀提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后边经文中佛陀有回答,佛陀没有直接回答的问题,读完《楞伽经》之后,读者也就可以自己回答了。所以只是出于对三时教法的教理的学习这个目的,只有个别偈颂,比如第一颂、第四颂、第十一颂,我们展开来讨论一下,其他的多数偈颂,只是明白大慧提的问题本身就可以了。
二、“云何菩提分?觉分从何起?云何国土乱?何故见诸有?”
什么是觉知?菩提分从哪里来?怎么会有国土的动乱?怎么会有有见?“有见”梵文是bhavadṛṣṭi,就是认为心外有事物的见解。
三、“真如有几种?诸度心有几?云何如虚空?云何离分别?”
这里的诸度的“度”,梵文就是pāramitā,就是我们通常翻译的波罗蜜或者波罗蜜多。真如、波罗蜜和心各有多少种?为何如虚空?怎样不分别?
四、“云何地次第?云何得无影?何者二无我?云何所知净?”
这里的“地次第”指的就是修道位的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这些修行的次第。“无影”梵文就是nirābhāsa,无似相。“二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所知”梵文就是jñeya,前面实叉难陀曾把这个词音译为“尔炎”。为什么有修道位的地次第?什么是无似相?为何二无我?怎样清净所知?
五、“谁起于语言,众生及诸物?明处与伎术,谁之所显示?”
为什么会生出言说、众生和事物?各门知识和技艺由谁宣说?这里的明处的“明”,梵文是vidyā,表示知识。印度古代分五明,就是五种知识,分别是内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和工巧明。
六、“伽他有几种,长行句亦然?道理几不同,解释几差别?”
“伽他”梵文是gāthā,这是一种文体,就是偈颂体。“长行”梵文 gadya,是散文体。“句”梵文是padya,是诗歌体。偈颂有几种?为什么有散文和诗歌?道理有几种?解释有几种?“道理”梵文是yukti,就是原理、理论。“解释”梵文是vyākhyāna,就是对原理的注解、注释。
七、“饮食是谁作?爱欲云何起?云何转轮王,及以诸小王?”
这里的“爱欲”梵文是maithuna,指的就是男女两性的性行为。印度古代tantra信仰中有性力派,maithuna就是性力派修行的重要方法。这个偈颂的意思就是,饮食有多少种?为什么要有性行为?为什么会有转轮王、国王和诸侯?转轮王就是一统天下的大国王。 大家可以看出来了,大慧菩萨不是在为自己向佛陀问问题,是代众生而问,问的问题中很多都是凡夫们特感兴趣的话题。
八、“解脱有几种?修行师复几?云何阿阇梨?弟子几差别?” “阿阇梨”梵文是ācārya,就是“教授师”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老师。解脱有几种?修行者有几种?老师有几种?学生有几种?
九、“自性几种异?心有几种别?云何唯假设?愿佛为开演。”
“假设”梵文是prajñapti,就是假施设、假安立。那假施设、假安立什么呢?假施设、假安立名言,因此,这个梵文词有时候也译作“假名”“唯假设”,prajñaptimātra,就是只有假安立的名言。自性有几种?心有几种?为什么只有假安立的名言?请佛为我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