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世俗因果不昧胜义因果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此典故来自盛唐时期一禅宗公案,百丈禅师在江西的百丈山开堂说法,点化一野狐而得。在佛教中,讲因果有两重境界, 世俗因果是凡夫境界上法与法之间的因果,是假因果,必须空。 世俗因果不空,凡夫境界解构不彻底,就无法见道解脱。胜义因果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的藏识缘起,是真因果,不能空。[1]

胜义因果不是给凡夫境界找到因,而是给凡夫境界不存在,凡夫 误以为存在的“错觉”(虚妄分别)找到因。世俗因果是“所”上的因果,落宿命,无法解脱。胜义因果是 “能”上的因果,有因果但不落宿命。不落世俗因果,不昧胜义因果。 能(因)上精进,所(果)上随缘。[2]

一、因果释义

(一)世俗因果

世俗因果,佛教术语。因果,梵语hetu-phala,指原因与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在佛教中,指因缘和果报,对因果的理解,可以分为世俗因果和胜义因果。世俗因果,指世间人对原因与结果的普遍认识,世间人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而真实存在的世间万法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叫“世俗因果”。世俗因果是凡夫自以为存在的因果,而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圣者回看凡夫境界,看到存在的只是凡夫误以为有万法和万法之间因果的错误认识。因此,世俗因果必须以空来彻底解构。

(二)胜义因果

胜义因果,净名精舍术语,指初地以上圣者认为的真正的因果。从三时教法的甚深法义上理解,就是“万法皆空,胜义因果不空”。胜义因果不是“圣者的因果”,胜义因果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的藏识缘起,是真因果,不能空。[3] 立足于圣者境界表达的凡夫因果,三时教法佛陀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了阿赖耶识,安立阿赖耶识的作用就体现在种子的熏习与现行。现行的kṛ在阿赖耶识熏习种子,而种子又会现行为新的kṛ,kṛ熏习种子,种子现行kṛ,kṛ熏习种子,种子现行kṛ,周而往复,循环不已。这就形成了种子与kṛ 之间以熏习与现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个因果是基于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而建立的。因此我们可以给因果起个名字,叫胜义因果。 具体内容可以结合“种子熏现模型”“眼翳执毛模型”“眼识转起模型”来形象地理解胜义因果。

二、不落世俗因果,不昧胜义因果

(一)为什么要不落世俗因果?

三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而向凡夫说法,以 圣者角度看世界众生就如同凡夫看梦境。从圣者角度看,凡夫境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诸法亦然,无闻无说”,何止是众生啊,凡夫境界的一切法,也是无能闻亦无所闻的。“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凡夫外道不能了达”。“变化”梵文是nirmita,这个词更准 确的翻译是“幻化”。世间众生如同幻化师幻化出来的,就是看着有,实际根本没有。“为梦所作?为幻所成”,这里就是“为幻所成”,幻化出的众生能造业吗?会有果报 吗?当然“无业无报”。佛说,世间凡夫为幻所成,无业无报,这件事外道和愚痴的人是不知 道的。“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世间众生悉亦如是,无业无报......” 众生所行如同墙壁上的画像,是没有真实造作的,世间众生是无造业、无果报的。“无业 无报”梵文是karmakriyārahita,就是没有业,没有报。[4]

(二)为什么要不昧胜义因果?

什么是胜义因果?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了阿赖耶识,安立阿赖耶识的 作用就体现在种子的熏习与现行。现行的kṛ在阿赖耶识熏习种子,而种子又会现行为新的kṛ ,kṛ熏习种子,种子现行kṛ......,周而往复,循环不已。这就形成了种子与kṛ之间以熏习与现 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相互依存的、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个因果是基于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 而建立的。因此可以给这个因果起名叫“胜义因果”。[5]。安立了胜义因果,回答了就是明明佛陀说桌子是空,可是在凡夫的感知世界里 却是如此的真实的存在,凡夫又看见桌子了,又摸到桌子了,明明是空,为什么会摸到这个问题。

佛陀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见道之后的登地菩萨,观凡夫境界就是虚妄分别,除了虚妄分别,什么都没有。因此圣者认为凡夫境界的因果,就只可能建立在展现与强化这个虚妄分别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熏习与现行上,不可能建立在凡夫误以为的世间种种事物上。因为圣者认为凡夫误以为的世间事物压根就不存在,存在都不存在,无法建立因果关系,所以只有胜义因果,没有世俗因果。

三、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对因果的解构

(一)区别世俗因果与胜义因果的意义

在圣者看来,这个世俗因果就是给老王梦中的老虎找妈,是戏论。给这个毛找产生的 原因就是戏论,因为毛根本不存在,不存在怎么有产生的原因?找原因也只能是为心外没有 毛,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毛的错觉找原因,为虚妄分别找原因,这就是胜义因果。

(1)世俗因果,这就是寻找这个毛的因。那在凡夫看来,这个真实存在的毛 ,肯定得有出处,肯定得有产生的原因,这个因果关系应该是千真万确的,真实不虚的。在三时教法里可以给这个凡夫认为毛应该有因的这个因果关系起名叫“世俗因果”。

(2)三时教法建立了胜义因果就是告诉凡夫,虽然世间如梦,但是梦中行善的错觉熏习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种子现行时就会导致做美梦的错觉。梦中作恶的错觉熏习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种子现行时就会导致做恶梦的错觉。虽然美梦、恶梦全是梦,全是错觉,但是在梦醒之前,地狱错觉与天道错觉对于凡夫的感受而言还是苦乐分明的。因此对于未醒凡夫还是要尽可能行善,而不要作恶。

(二)二时教法解构世俗因果

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在彻底解构凡夫境界的时候,必定把凡夫境界的因 果也解构掉了,也就是万法皆空、因果必空。万法皆空,既然是空,那万法就是指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就是凡夫以为的存在,圣者认为不存在。在二时教法当中,六尘、六识皆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因此六尘、六识之中,凡夫境界的因果,凡夫认为不空,但是佛法认为必须得空。但是二时教法在解构掉世俗因果的同时,又不能像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的三时教法那样,建立起如同胜义因果的那样的因果,问题就严 重了。随着二时教法对凡夫境界的解构,空、空、空、一路空下去,最后把因果也空了。有些凡夫就会认为既然一切皆空,因果也空,那行善作恶都是空,那杀人、放火、抢银行又有 何妨?!有人就把有些凡夫听了一切皆空之后,就会去作恶,叫作堕入“恶趣空”;把听了一 切皆空,因果也空之后就去作恶,叫作堕入“断灭见”。大根性的众生听了二时教法一路空下去,空到因果也空,因而证空性、见实相, 登地作圣位菩萨。可是小根性的众生听了二时教法,一路空下来,空到因果也空,而得到的 结果是无恶不作,堕入恶趣。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的这个立足点决定的。因为这个立足点就 使得二时教法体系无法建立如同三时教法体系的胜义因果。因此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相比,覆盖、摄受的众生的范围就要小。

(三)三时教法解构世俗因果、安立胜义因果

三时教法更殊胜的是,同时建立了胜义因果。因为只解构世俗因果,不建立胜义因果,对于有些凡夫会有副作用。缘起真的是由缘生起了,但 是生起的不是事物,生起的是没有事物生起却误以为有事物生起的错觉。虚妄分别真的由缘 生起了,而且虚妄分别这个kṛ又成为缘,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也就是以kṛ为缘生起 了种子,又以杂染种子为缘,现行出虚妄分别的kṛ。kṛ熏习种子,种子现行kṛ,所以kṛ与种子 互为缘起,这两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因此起名叫“缘 起”,这就是藏识缘起,这就是胜义因果。

参见:世俗因果、胜义因果、种子熏现模型、眼翳执毛模型、眼识转起模型、藏识缘起、断灭见

注释

  1. 《净名学修纲要》p.4
  2. 《净名学修纲要》p.4
  3. 《净名学修纲要》p.4
  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