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因果
世俗因果,佛教术语,梵文待查,在三时教法里可以给这个凡夫认为毛应该有因的这个因果关系,起名叫“世俗因果”。[1]二时教法里凡夫境界上,虽然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是在凡夫境界上存在的因果的相似相续性,[2]这是佛陀二时教法中四重二谛第二重二谛世俗谛上的缘生性。[3]
一、二时教法的万法皆空因果必空
佛陀的二时教法的究竟中观中,给梦中的老虎找妈是属于戏论,[4] 究竟中观把凡夫境界的因果给解构掉了。[5]
二、三时教法建立胜义因果
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对世俗因果的解构,都是完全彻底、不留死角的。三时教法更殊胜的是,不仅解构了世俗因果,还建立了胜义因果。
(一)世俗因果必须空
三时教法,立足圣者境界说法,佛说“藏识缘起”,解构凡夫以为的心外世界。藏识缘起不是给心外世界的存在找依据,相反,是在破除无明凡夫增益上去的外境的存在,讲唯识无境。圣者认为,凡夫误以为的心外的事物,也就是世间万法,压根就不存在,存在都不存在,怎么能建立因果关系呢?圣者能见的凡夫心的行处,也就是凡夫心外世界,是凡夫以为的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给这个压根不存在的外境找出处,找产生的原因,佛陀依然称为戏论。因此从三时教法来说,只要认同了心外事物其实只是错觉,只是虚妄分别,唯识无境,外境根本不存在,那么,万法皆空,世俗因果必须空,不能不空。
(二)胜义因果不能空,但得转
胜义因果,是初地以上的圣者能见的,真正的心识上的因果,也就是藏识缘起。佛陀安立阿赖耶识(藏识),以种子熏现和眼翳执毛为喻,开示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种子”与“现行的种子”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即了别识与分别事识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揭示凡夫自以为存在的心外事物(外境)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凡夫误以为心外事物存在的错觉(虚妄分别)。胜义因果不是给凡夫境界找到因,而是给凡夫境界不存在,凡夫误以为存在的“错觉”(虚妄分别)找到因。
世俗因果是“所”上的因果,落宿命,无法解脱。世俗因果属于言说范畴,是假因果,从未存在过。胜义因果是“能”上的因果,有因果但不落宿命。胜义因果属于离言范畴且唯佛菩萨能见,是真因果,不能空,但是也得转,转识成智。因此,佛教主张“不落世俗因果,不昧胜义因果”。
注释
- ↑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 ↑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57.
- ↑ 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57.
- ↑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 ↑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