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楞伽经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一、《楞伽经》与汉传佛教因缘深厚

佛教的经、律、论三藏非常浩瀚,那么多的经典,为什么唯独要选择《楞伽经》来学习呢?[1]

有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楞伽经》与汉传佛教的因缘特别的深。佛教传入汉族地区已经2000年了,在这2000年当中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大乘教派,比如说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等。在这么多大乘教派当中,只有禅宗和净土宗,在我们汉族地区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它们传播最广、影响最深。  

下面就看看《楞伽经》与这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宗派——禅宗跟净土宗之间有什么关系。

《楞伽经》与禅宗

禅宗是由印度【高僧达摩来到中国而传承的一个教派】{的一位高僧叫达摩,他来到中国而传承的一个教派}。达摩【在】{来到}中国{}接引了一位汉僧叫神光。当印证神光小和尚见道了、大悟了之后,达摩祖师做了【四件事】{几件事情}:第一,给神光法师改了个名字,说你见道以前叫神光,现在见道了、脱胎换骨了,应该改个名字,达摩祖师给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慧可。所以,中国的禅宗第一代祖师(初祖)是达摩,二祖就是慧可。第二,达摩祖师给二祖改完名之后,给他传了法【,】{。注意,}禅宗是有法的。第三,达摩祖师给慧可传了衣钵,就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释迦牟尼佛的衣服跟乞食的碗,以表信——证明传承是真实的、可信的。【第四,被大家忽略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一般讲达摩祖师接引慧可,往往大家就只讲了这几件事情。其实还有下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达摩祖师送给慧可一部书,这部书就是《楞伽经》。达摩祖师对慧可说:“吾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就是我看你们汉地,只有这部经,修行者依此而行,能够自己获得解脱。这是达摩祖师对这部经与汉地众生的关系做的授记。

达摩祖师还【告诉慧可】{跟慧可说},{说我给你}这部《楞伽经》{,你要知道这部经}是“如来心地要门,令众生开示悟入”,{就是说我给你的这部《楞伽经》,}是佛的“心地要门”,能够“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境界。由此看出,达摩祖师对《楞伽经》的评价非常高。

达摩祖师还说:“吾观震旦,”震旦就是指中国,“所有经教,唯《楞伽》可以印心。”这是说我看你们中国,在所有翻译过来的经教当中,只有《楞伽经》可以印证是不是明心见性,是不是见道大悟。所以达摩祖师认为《楞伽经》是禅宗法脉印心的经典。

依照达摩祖师的教诲,禅宗是否开悟见道,是否明心见性,印证的经典是《楞伽经》,绝不是其他哪部经。因此,中国禅宗早期的祖师们有一个别名,就叫“楞伽师”;记载禅宗初期各位祖师事迹的书,就叫《楞伽师资记》。

禅宗传到四祖道信的时候,他虽然还用《楞伽经》印心,同时四祖又倡导用《般若经》印心。到了五祖弘忍大师,就把印心的经典选择为《般若经》,而且选择为《般若经》里边的《金刚般若经》,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金刚经》。

弘忍大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但是在弘忍大师心中,依然是重视《楞伽经》的。《坛经》记载,五祖弘忍大师曾计划在门前的墙上请画师画《楞伽经变相》,以供流传供养。{什么叫“变相”?}“变相”是佛教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把佛经当中的重要情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楞伽经变相》就是在墙上画出《楞伽经》里边的一些重要情节。{然,}当后来因为神秀大师在这面墙上写了四句偈颂,来表达他当时所证悟的境界,弘忍大师放弃了在墙上画《楞伽经变相》的计划。{但是,}虽然变相没有画,虽然五祖弘忍大师把禅宗印心的经典改成了《金刚经》,但是【五祖弘忍大师】{他老人家}心中始终记挂着《楞伽经》。【由上述故事可知】{从上述故事可以理解},《楞伽经》与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教派——禅宗——因缘深厚。{一个}学习禅宗【和】{的人,一个}参禅的人,《楞伽经》【是必读的佛教经典】{必须得读}。

《楞伽经》与净土宗

净土宗跟禅宗一样,是{}汉传佛教当中影响深远的一个教派,【直至今日】{直到今天}。净土宗的修行方法是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希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修行净土法门的信众,每天都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佛的名号。

{净土宗与《楞伽经》有什么因缘呢?}在《楞伽经》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偈颂:“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初)这个偈颂就是说,所有的佛都从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当中出来。无量寿,梵文amitābha,就是阿弥陀佛。在《楞伽经》中,佛陀极度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西方极乐净土。{所以}读了《楞伽经》,才会知道弥陀净土的殊胜。再有,汉传佛教修行净土法门的方法,是持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就是念佛的名字。那么,【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心中会有一个疑问:只念佛的名字,为何有如此大的功德?为何名字如此重要?】{很多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心中就有一个疑问:只念佛的名字,就有那么大的功德吗?名字为什么这么重要?}【学习】{当你学习了}《楞伽经》之后,就可以理解,名字不仅重要,而且极其重要。所以修行净土法门的人也应该学习《楞伽经》。

二、《楞伽经》理论体系完备

佛教经、律、论三藏当中的每一部经典都是重要的,现在讲第二个理由。

佛陀在为众生说法的时候,基于众生根性、习性的差别,为不同的众生讲了不同的法,因此在佛教的教理体系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的名言系统。不能如实理解佛教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会造成对佛经理解的困难,甚至产生误解。

例如“心”,在《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在《楞伽经》中,佛又说“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在《金刚经》中佛说的”心不可得“和在《楞伽经》中所描述的——世间万法,只是”心的显现”,表达着完全不同的法义。混淆这两个“心”的法义,会造成对这两部经的理解困难。原因是《金刚经》和《楞伽经》分属两套不同的佛法名言系统。同样是“心”字,梵文是citta,用词完全一样,但是在这两部经当中表达的法义是完全不同的。[2]

再例如,“识”,佛教中十二因缘,也叫十二缘起,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一直到缘生、生缘老死,十二重缘起。这里“行缘识”的“识”和《楞伽经》中高频出现的“识”,比如“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中的“识”,梵文对应的都是vijñāna,在汉语、在梵文中是同一个字,但是在法义的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对差异的不理解,会造成对”识“的理解的混乱。[3]

所以,学通、学懂佛教的前提就是要能够理解佛教体系的内部结构,判教在这里尤为重要[4]

三时判教

在佛教史上,梳理佛教理论体系内部结构的工作叫作“判教”。判教是学懂、学通佛法必不可少的前提,不懂判教是学佛多年不得门径的原因之一。

佛教历史上,很多大德祖师都依据自己对佛陀教法的理解,作出了各自不同的判教。例如天台判教,华严判教,这些判教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佛经中佛陀印可的判教才是最权威、最值得信赖的判教。[5]《解深密经》这部重要的佛经中就有佛陀印可的判教,称为“三时判教”。[6]在《解深密经》里,佛陀一生的、完整的教法被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三个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分别起名叫作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其中,初时教法对应的是声闻乘,也被称为小乘(小乘这个名字是长久以来一个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不存在贬义);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是菩萨乘,也就是通常说的大乘。[7]

中观与唯识

依据《解深密经》的判教,大乘佛法分成了两个体系。在印度,{后来对于}大乘佛教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这两个理论体系【中】,都出现了一些有修有证,而又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学术水平的大德祖师。他们对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分别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梳理。

对佛陀二时教法进行梳理的学派,叫作中观见派;对三时教法进行理论梳理的学派,叫作瑜伽行派。这两派传到中国以后,中国人【给】{}梳理二时教法的教派【起名叫】{,起了一个很简洁的名字,叫}“中观”;对{}梳理三时教法的教理学派——瑜伽行派,【起名】{起了一个名字,}叫“唯识”。唯识【是否】{是不是}能够完全概括瑜伽行派的学术思想,这个有争论,{但是}“唯识”仅仅是个名字{。“唯识”只是个名言},指佛陀三时教法的学术体系。

在印度,中观【中】{这一派出}现了几位大德,例如龙树、提婆和佛护;唯识,也就是瑜伽行派,也出现了几位大德,例如弥勒、无著和世亲。佛教不是盲修瞎练,它有很深的理论指导。历史上的一些祖师大德,他们不仅有修有证,而且他们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是极高的。佛教不是反智的,佛教史上有修行、有信仰的大师,大多都很有理论水平。

《楞伽经》最方便、最了义

【要正确理解“心”跟“识“在经文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诠释,需要清晰的判教。】{“心”跟“识“为什么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理解呢?}十二缘起其实就是属于佛陀的初时教法的法,而《金刚经》讲“心不可得”,是属于佛陀二时教法的法;那么《楞伽经》讲“自心所现”,是佛陀三时教法的法。如果在体系上把它捋清晰了,那么再学习十二缘起,学习《金刚经》,学习《楞伽经》,就不会造成思想的混乱。

【在于晓非老师的】《金刚经导读》课程【中,】不仅逐字逐句地讲解了《金刚经》的经文,而且借助讲《金刚经》的机会,全面系统地讲述了中观的学术思想、学术体系,即权便中观和究竟中观。【在2020年11月推出了】{这一次喜马拉雅FM推出了}《楞伽经导读》课程。由于《楞伽经》属于三时教法,所以不仅要逐字逐句地学习《楞伽经》的经文,还要借学习《楞伽经》的机会,全面系统地阐述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也就是讲瑜伽行派的思想,就是讲唯识。

【在比较中不难发现】{经过比较,会发现},属于佛陀三时教理体系的很多经典当中,借助《楞伽经》完整系统表达佛陀三时教理体系,最方便、最善巧、最了义。{《楞伽经》有优势。这就是选择学习《楞伽经》的第二个理由。}

藏传佛教里边有很多教派,比如宁玛、噶举、萨迦 、觉囊、格鲁等{。其实在藏传佛教里边},除了格鲁之外,宁玛的大圆满、噶举的大手印、萨迦的道果法、觉囊的时轮金刚,这些各派的修法,所依止的显教的教理都是三时教法。学习《楞伽经》,学习三时教法,对于学习藏传佛教是非常重要的。格鲁主要是依止二时教法来修行,也就是依止中观来修行。但是学习格鲁也有必要了解、学习三时教法,因为只有这样,对佛法的学习才是圆满的。【在对空性与佛性的区别是什么,和如何理解如来藏这些问题上】{空性与佛性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如来藏光明?}【学完《楞伽经》便会在理论上对此问题有明了的认知】{学完《楞伽经》之后,在理论上,可以对这些问题非常明了了。}

三、《楞伽经》法义深邃,几无自学可能

《楞伽经》【里】的法义非常深邃,【经中】{它所/s>}运用的词句非常古奥难懂。【对于普通学佛的人来说,自学并学懂《楞伽经》这部经典是很困难的事,】{对于一般的学习佛教的民众来说,《楞伽经》绝对是一部完全不可能自学的经典,通过自学学懂《楞伽经》,这件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学习】《楞伽经》{的学习}必须得有讲授【,并有体系的学习】。这就是【推出】{为什么要选择学习}《楞伽经》导读【,并通过逐字逐句,对照梵文原本的方式一起学习《楞伽经》】的理由。

参考文献

  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6.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7.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