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对治,佛教术语,梵文pratipakṣa,原意是指能治,所治,除遣,弃舍,断除的意思,佛法就是佛陀用来对治凡夫无明的言教。 对治有两层含义:《大乘入楞伽经》卷2:“如是种种说,随事而变异;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譬如众病人,良医随授药;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1]” 从这句经文可以看出在佛法中,对治有二层含义:(一)佛陀说法如良医诊病,众生有什么病,佛陀就开什么药,佛陀说什么法和用什么形式说法,都是依据众生特定的无明大病而定,由于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所以佛陀说法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说了诸多有差别的法,这就是对治;[2] [3] (二)佛陀说的全部的佛法,不管是初时、二时教法还是三时教法,不管是破增益的法,还是补损减的法,甚至直陈圣者亲证真实的法,都不是真实性本身,都只是对治,这就是对治的第二层含义。因此,佛陀说法,全是对治,不管是“见佛闻法”的分别,还是“以楔出楔”的言说,都只是引领众生悟入佛陀亲证真实性的工具、方便和善巧,都只是过河的筏子,凡夫众生只要真正证入了宗通,这些工具和筏子都要舍弃。[4]
参见:说通 、宗通
词条编写:
第二版:念新
第一版:樱花
讨论意见:尹雪钰、梁传旭、念新、燕子、王东辉
资料汇总:燕子
注释
- ↑ 《大乘入楞伽经》卷2:(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5b5-8)
- ↑ 参照以下两段改编:1、佛陀他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要干一件事儿,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凡夫:我们凡夫自以为的凡夫境界上的真实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真实。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47-48.
- ↑ 2、佛陀在印度被称为“大医王”,佛陀说法是对治,众生有什么病,佛陀说什么法;众生有什么病,佛陀就用什么形式来说法。佛陀今天说的法,以及佛陀今天用什么形式来说法,都是对治。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55.
- ↑ (参照以下改编:大家要理解,人天乘的法、小乘的法、大乘的法,佛陀说这些法是对治,是因为众生有那样的病,所以佛陀说这样的法,是由于众生的根性的差别,所以佛陀说了有差别的法,这是为不同的众生说法,这是第一点,必须要明确的。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