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相

无外相,净名精舍术语,梵文a-nimitta[1],就是凡夫心外之相不存在。[2] 大乘佛法修行空性、无相和无愿“三解脱门”,其中的无相,就是指无外相。 [3]

佛陀三时教法讲证无外相,见道登初地。证无似相,就从第七地登上第八地。分清和领受两重无相的法义是极其极其重要的。[4]无似相与无外相是完全不同的修行阶段。[5] 《大乘入楞伽经》中云:“行无相道,渐升诸地,诸三昧境”。[6]这里的无相,梵文是a-nimitta,“无外相”。见道登初地的标志,就是证入、安住于无外相境界。“渐升诸地,诸三昧境”,就是从初地到七地,次第上升,住于每一地的定境之中。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的一个特点是“行无相道”。这个相是“外相,就是没有nimitta。登八地到成佛的修行的一个特点是“绝众影像”,这个影像是“似相”,就是没有ābhāsa。不理解nimitta和ābhāsa,分不清nimitta和ābhāsa的区别,就不可能学懂佛陀三时教法。[7]

佛陀三时教法讲无相,是两重无相,就是无外相和无似相。[8]两重无相,第一重是无外相,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做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家里的窗帘都是两层,里边是一层厚厚的遮挡阳光的窗帘,在这一层窗帘的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纱窗帘,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厚窗帘比喻成nimitta——外相,把外边的那层纱帘比喻成ābhāsa——似相。学佛修行就可以比喻为打开窗帘。第一,当两层窗帘都关上的时候,屋里一片漆黑,这就比喻凡夫的无明状态。第二,那资粮位、加行位的修行者,就是在努力打开第一层厚窗帘。打开了厚窗帘,见到了阳光,这就是证无外相,证无nimitta,但是还隔着纱帘,隔着ābhāsa,这就是见道登初地的境界。第三,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就是继续努力打开第二层薄纱帘,打开了纱帘,融化在饱满的阳光之中,这就是证无似相,证无ābhāsa,这就是登八地亲证如来藏光明,这就是证两重无相,就是修行次第。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亲证如来藏光明,不像太阳那样,光明来自于外面,而是自身的光明。[9]

《大乘入楞伽经》中云:“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着于我。”[10] “无分别处”,梵文是nirvikalpa gocara,就是证无外相,但有似相,这是见道登初地的境界。登初地见真如。“无影相处”,梵文是nirābhāsa gocara,就是证无似相,这是从七地登上八地的境界。登八地证真如。佛陀宣说的如来藏之所以不同于外道的“我”,就在于佛陀是以“无分别处如来藏”和以“无似相处如来藏”来宣说如来藏的法义,这一点极其极其重要。通俗地讲,佛陀是基于对凡夫境界的彻底的解构,是基于证唯识性而破增益,来宣说如来藏,也就是佛陀是基于圣者境界而宣说如来藏。不破增益,基于凡夫分别境界宣讲真实性,即便把这个真实性起名叫如来藏,也堕外道的“我”。形象地讲,外道的“我”是凡夫梦中误以为的真实性,佛法的如来藏是“梦醒”真实性。[11]

参见:外相、似相、无似相、大乘五位三阶段、两重无相、如来藏、破增益

词条编写人员 第二版: 燕子

第一版:法和、大码头

讨论意见:liangchuanxu 、慧智兰心 、樱花 、未ma 、yanzi

资料汇总:破增益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91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4.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9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6. 《大乘入楞伽经》卷1〈2 集一切法品(一-三)〉:「行无相道渐升诸地诸三昧境」(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4a17-18)
  7.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6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8.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9.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7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0. 《大乘入楞伽经》卷2:「为令愚夫离无我怖,说无分别无影像处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执着于我。」(CBETA 2021.Q3, T16, no. 672, p. 599b18-20)
  1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91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