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习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释义
烦恼习,佛教术语,梵文vāsanakleśa,vāsana就是“习气”,习气就是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杂染种子,所以vāsanakleśa就是“习气烦恼”,“烦恼”,梵文是kleśa,这个词也译为“杂染”。在这里,kleśa,指的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
paryutthānakleśa,可以译为“显现烦恼”,就是指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vāsanakleśa,可以译为“习气烦恼”,就是指阿赖耶识中未现行的杂染种子。显然前者就是阿赖耶识的相的生灭,后者就是阿赖耶识的相续的生灭。
佛陀说,声闻乘修行获得证量之后,在声闻乘的第五地和第六地时,就可以灭除显现烦恼,但不能断除习气烦恼,因此还处于“不思议变易生死”。而同样断除分断生死的大乘登初地菩萨是不一样的,菩萨是活泼泼的,是发菩提心行六度的,因而菩萨才能以此转染成净,消除习气烦恼,从而断除“不思议变易生死”,登第八地获真解脱。[1]
注释
- ↑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