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个编辑
(创建页面,内容为“权便中观,净名精舍术语,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依据佛陀二时教法经典构建的“四重二谛”,即基于既不常也不断、既非有也非无的二谛对治模式而建立的一种中观,是接引众生证空性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的方便善巧。 佛陀的大乘教法分成两个体系,分别是二时教法的“中观”和三时教法的“唯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 |
|||
第82行: | 第82行: | ||
(三)第三重二谛: | (三)第三重二谛: | ||
第三重二谛是基于前两重二谛而建立的。前两重二谛,佛陀告诉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是缘生而性空的,因此,“缘生性空”就成为了第三重二谛的世俗谛。“缘生性空”意味着什么?“性空”就是无自性,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这个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其实就是不存在,无自性就是不存在;“缘生”就是无生。所以,凡夫境界上,凡夫心中所呈现的那个存在,是“假有”,不是真有,只是凡夫误以为的有,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而这个压根就没有过的、误以为的存在,凡夫不仅把它误以为是真实,而且还要给这个误以为的存在起名,比如梦中的这个是“老虎”,水中的这个是“月亮”。此时,这个“老虎”、“月亮”的名言暂时算是存在,但名言背后所指的那个对象(假有),是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是第三重二谛的“胜义谛”叫做“名言假有”。 | |||
因此第三重二谛,世俗谛是“缘生性空”,胜义谛是“名言假有”,在这一重境界上,智者姑且认同凡夫境界上暂时还有名言存在,名言所指的事物决定不存在。 | 因此第三重二谛,世俗谛是“缘生性空”,胜义谛是“名言假有”,在这一重境界上,智者姑且认同凡夫境界上暂时还有名言存在,名言所指的事物决定不存在。 |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