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增益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破增益,净名精舍术语,指佛陀在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1]破增益是佛陀教法的横向体系的第一部分,[2],属于净名精舍弘法六要点之二。

在佛陀看来,凡夫之所以不能解脱,根本错误就是两个:增益和损减。[3]增益就是凡夫无明所障,糊涂,误把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在佛陀看来根本不真实的世界当作真实。我们把凡夫境界上我们误以为真实的世界死死地抓在手里,增益!而佛陀说,这就是妨碍着我们见到真实的最大障碍。[4]由此可见,增益与损减是连带性错误,只要增益就一定损减。[5]所以纠正错误要两步走,第一步铲除障碍,破增益,要知道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是不真实的。第二步,补损减,能够破了增益,就是能够彻底地领受了佛陀关于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道理,能够领受这一点,就为见真实打好了基础,铲除了障碍。[6]故此,佛陀他老人家掰开了、揉碎了,想尽了一切的办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了不同的名言系统,首先要干一件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其实根本不真实,甚至不是不真实的问题,是根本就不存在。[7]

这就是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佛陀在颠覆我们凡夫对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理解,佛陀在破除我们凡夫的境界。[8]这叫“破增益”,这是教理的前一部分,[9]是我们这些凡夫学佛、修行的重头戏。整个一部佛法就是讲破增益、补损减,而重头戏就是破增益。[10]由于众生根性、习性的差别, 佛陀为不同的众生说法的时候,讲了不同的法,因此在佛教的教理体系内部就形成了不同的名言系统。一个学习佛教的人,不能够理解佛教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就无法读懂佛经,甚至还会产生误解。[11]在佛教史上,梳理佛教理论体系内部结构的工作叫作“判教”[12],《解深密经》中,就有佛陀印可的判教,称为“三时判教”,也就是在《解深密经》里边,把佛陀一生的、完整的教法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三个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分别起名叫作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13]也就是《解深密经》把佛陀的显教的教理分成三套名言系统,叫做“三时判教”。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三转法轮”,也就是“初时教法”,也称为佛陀的第一转法轮,“二时教法”也被称为佛陀的第二转法轮,“三时教法”也被称为佛陀的第三转法轮。[14]这三套教法体系是三套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在这三套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里,相应的佛陀建立了三套缘起来破增益。初时教法破增益的缘起就是“十二缘起”;二时教法破增益的缘起,就是“缘生缘起”;三时教法破增益的缘起就是“藏识缘起”。佛说缘起是破增益,是破不是立。佛说缘起是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15]

一、初时教法破增益

在初时教法中,佛说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貌似是在讲一环扣一环的缘起的生命链条,好像可以解读成缘缘相生的相似相续。其实佛说十二缘起是在解构,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生命轮回之中,有一个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精神主体,始终贯穿于生死过程;就是在破除凡夫在生命轮回中,增益上去的恒常不变的精神主体——我。[16]

因此,在初时教法中佛说十二缘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破这个“我”的增益,讲“人无我”的道理,讲轮回无我。[17]

二、二时教法破增益

在二时教法中,佛说缘生缘起。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构建四重二谛,来阐述缘生缘起。前两重二谛,佛陀随顺众生,讲缘生性空,注意,这个表述是“缘生性空”,不是“缘起性空”。但这两重二谛只是接引众生的前行法,还未正式进入佛法。如果只是把前两重二谛就当作是佛法的“缘起法”来讲授,那就是不折不扣地讲相似佛法。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里,特别强调第三重二谛才是进入大乘佛法的门槛,不能理解第三重二谛,不能理解那个汽车制造厂组装车间的例子,就只能徘徊于大乘佛法门外。后两重二谛才是讲“缘生缘起”,缘生缘起就是在解构,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凡夫境界真有事物存在的这个错误认识,就是在破除凡夫,在凡夫境界中增益上去的“人我”和“法我”。佛说缘生缘起就是破这个“二我”的增益,讲人法二无我的道理,讲诸法无生,从而引导众生证悟空性。[18]

因此在二时教法里,是用始于凡夫实有见的“四重二谛”来对治凡夫二边,进而泯灭二边而证空性,以这样的原理和方法来破增益。注意,空性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其实从来、压根就是以根本不存在为其基本特征的,这就是空性。不存在,为什么凡夫感知到了呢?那是因为凡夫无明,凡夫糊涂,凡夫傻。因此在二时教法里,安立空性是破增益,是解构凡夫境界。[19]

三、三时教法破增益

在三时教法中,佛说藏识缘起。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构建眼翳执毛模型,清晰表述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不是现出了心外的事物,只是显现出了心外没有事物,而非要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这就是“藏识缘起”。所以藏识缘起,并不是要讲依藏识而真的缘起出了心外世界。恰恰相反,藏识缘起同样是在解构,在解构凡夫心外误以为的存在的事物。同时还解决了一个二时教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凡夫境界不存在,但为什么在凡夫的感知中,心外事物却存在的那么真实。藏识缘起,由“缘“真的生起的,也只能是生起了,没有心外事物生起,而误以为有心外事物生起的错觉。藏识缘起不是在给心外世界的存在找存在依据,相反,是在破除无明凡夫增益上去的外境的存在,讲唯识无境。[20]

因此在三时教法里,安立了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引导凡夫证唯识性。唯识性就是凡夫以为心外的存在,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虚妄分别,这就是唯识性。因此在三时教法里安立唯识性同样是破增益,是解构凡夫境界。[21]

四、破增益不能混讲

需要注意,就破增益而言,二时教法讲空性,三时教法讲唯识性,不要混。空性和唯识性,是两套相对独立的学修体系,不能混讲。 [22]

参见:缘起、增益

词条编写人员 第三版:千幻流光

第二版:晶晶

第一版:晶晶

讨论意见:尹雪钰、韩再湧、樱花、梁传旭、念新、燕子

资料汇总:德知蓉、东辉

注释

  1.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5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2.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3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4.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6.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0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7.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5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8.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3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9.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金刚经》05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10.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2.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3.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4. 于晓非.于晓非《金刚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17.07[2021.08.20]:03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6893131/ .
  15.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6.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7.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8.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19.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0.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1.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22.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