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实执

来自净名文库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破实执,佛教术语,这里的实执,特指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的“法我执”。也就是凡夫以为的独立于内在主观精神的人我之外的那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就是法我。对这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执著就是“法我执”。破实执,就是破除掉对法我的执著,属于佛陀横向教理体系中破增益的部分。

一、“破实执”是二时教法修行次第的第二件事

在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佛陀把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划分为了二部分,“人我执”和“法我执”,分别简称为“我执”和“实执”。

而佛陀“二时教法”的修行的次第,对于凡夫而言,是三件事,叫做:悟无我,证空性,见实相。

“悟无我”,就是知道凡夫境界上的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性空,无自性。性空的“性”指的是独立存在性;性空的“空”指的是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无自性。安立“性空”这个名言,对治的就是凡夫的“我执”,破“我执”,这是修行的第一个次第,是前行法,这是为进入大乘佛法奠定基础。

证空性,也就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性的存在,其实就是不存在。空性的这个“空”,对应的梵文是 Sunya,意思是没有、零、不存在。空性的“性”是基本特征的意思。所以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以什么都不存在、压根儿无生为它的基本特征的。空性,对治的就是凡夫的“实执”,破实执。这是修行的第二个次第。

证了空性,就为修行次第的第三件事奠定了基础,这第三件事就是“见实相”。“实相”就是佛陀证悟的真实。所以,“悟无我”、“证空性”就是破凡夫的增益,“见实相”就是补损减。

二、四重二谛先破我执,后破实执

在大乘佛法二时教法中立足凡夫境界,对于钝根众生,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通过讲解《金刚经导读》,效仿古德,构建了层层递进的“四重二谛”来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一步一步地把我们从凡夫的境界引向智者的境界。这四重“二谛”解构凡夫的时候分了两个次第:第一,就是前两重“二谛”,也叫做第一组“二谛”讲“缘生性空”,讲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无自性的。这是破我执,佛陀说“无我”。第二步,后两重“二谛”,也叫做第二组“二谛”,讲“缘起无生”,讲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其实根本就是不存在,压根儿就没产生——空性,这是破实执,佛陀讲“无生”。

三、二时教法四有四无无障碍观破我执,破实执

四重二谛最后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这四句话其实就是佛陀二时教法破增益的修法口诀的“四有四无无障碍观”。也就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每时每刻,时时刻刻,都要用这四句话来观修,来破除凡夫心中的两条障碍。第一,我执;第二,实执。这个“我执”、“实执”是导致凡夫无法见到佛陀证悟的真实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四句话的观修,来消除“我执”、“实执”这两个障碍——破我执,破实执。

四、龙树归谬论证破实执

在二时教法中立足凡夫境界,对于利根众生,龙树菩萨用归谬论证这个方法,在认识论上对凡夫境界直接归谬而证空性,破实执,这就是龙树《中论颂》里展现的修法

参考:四重二谛,空性,性空、二时教法、破增益

词条编写:

第二版:

第一版:樱花

讨论意见:尹雪钰、梁传旭、晶晶、王东辉

资料汇总: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