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缘起者
释义
说缘起者,佛教术语,梵文待查,缘起是佛法的标识,是佛法的logo,佛陀在印度有一个别名,就叫“说缘起者”。佛法与非佛法的不共,就可以表达为缘起。不讲缘起,违背缘起都不是佛法。
怎么理解佛法的缘起?把缘起理解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缘”的和合而“生起”,这样的理解只是依缘起的字面的意思来理解的。佛法说缘起另有法义,缘起是佛陀破增益的手段、工具,这是佛说缘起的真实法义之所在。佛说缘起是破增益,是破不是立。佛说缘起是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在初时教法中,佛说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貌似是在讲一环扣一环的缘起的生命链条,好像可以解读成缘缘相生的相似相续。其实佛说十二缘起是在解构,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生命轮回之中,有一个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精神主体,始终贯穿于生死过程。就是在破除凡夫在生命轮回中,增益上去的恒常不变的精神主体——我。佛说十二缘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破这个“我”的增益,讲“人无我”的道理,讲轮回无我。
在二时教法中,佛说缘生缘起。缘生缘起就是在解构,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凡夫境界真有事物存在的这个错误认识,就是在破除凡夫,在凡夫境界中增益上去的“人我”和“法我”。佛说缘生缘起就是破这个二我的增益,讲人法二无我的道理,讲诸法无生,从而引导众生证悟空性。
在三时教法中,佛说藏识缘起。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构建眼翳执毛模型,清晰表述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不是现出了心外的事物,只是显现出了心外没有事物,而非要误以为心外有事物的错觉,这就是“藏识缘起”。所以藏识缘起,并不是要讲依藏识而真的缘起出了心外世界。而是恰恰相反,藏识缘起同样是在解构,在解构凡夫心外误以为的存在的事物。而且同时还解决了一个二时教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凡夫境界不存在,但为什么在凡夫的感知中,心外事物却存在的那么真实。藏识缘起,由“缘“真的生起的,也只能是生起了,没有心外事物生起,而误以为有心外事物生起的错觉。藏识缘起不是在给心外世界的存在找存在依据,相反,是在破除无明凡夫增益上去的外境的存在,讲唯识无境。
依据《解深密经》三时判教,佛说的缘起只有这三套,没有第四种缘起,也就是这三种缘起,就能涵盖佛说的一切缘起。佛说缘起,并不是说由缘的和合而生起,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个说法。其实佛陀讲缘起,是要表达由缘和合,并未真的生起事物,对于这一点《楞伽经》中有很好的表述。《楞伽经》第二品第165颂,颂文是这样的:“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不能如实解,流转于三有”。这一颂是《楞伽经》中最重要的偈颂之一。经文,第一句,梵文:hetupratyayasāmagryāṃ bālāḥ kalpanti saṃbhavam,意思就是,在因缘和合当中,傻瓜们才会妄想、分别真有事物产生了。第二句:ajānānā nayam idaṃ bhramanti tribhavālaye,意思就是,对于因缘和合这个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就会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有之中生死轮转。佛陀在这里,把对缘起的理解的重要性提得很高,不能如实理解缘起,就会生生死死地轮回。《楞伽经》这句经文,对当今佛教界应该是极其震撼的,是颠覆性的。因为目前普天下讲授佛法的人几乎都在说,缘起就是因缘和合而生起了万事万物,只不过这万事万物,既然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所以万事万物都不具有独立存在性,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也叫性空。因此,有人就把佛教的缘起法,总结为四个字叫“缘起性空”。可是依据《楞伽经》这一句偈颂,只要认为因缘和合有事物产生了,即便认为这个事物是无自性的,这就是愚夫、傻瓜的观点,就是错解缘起,就会导致生死轮回。佛说缘起是破增益,是破不是立。佛说缘起是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对缘起的最根本的误读,就是以为缘起就是因缘和合而有事物生起,从而为无明凡夫误执的人我与法我的存在,寻找到了存在的依据。这就是“因缘和合中,愚夫妄谓生”。其实恰恰相反,佛说缘生是说无生,佛说缘起是为解构。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缘起,可以用四个字表达——缘起无生。“无生义若存,法眼恒不灭”。 [1]
注释
- ↑ 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