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显示3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第1行: |
第1行: |
| ==释义== | | ==释义== |
| <onlyinclude>圣者心行处,佛教术语,梵文待查,圣者心的所到之处{<s>境界还可以表示圣者心的行处</s>},就是圣者、佛陀亲证的真实性,{<s>我们把</s>}这个真实性起名叫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 | <onlyinclude>圣者心行处,佛教术语,梵文待查,圣者心的所到之处,就是圣者、佛陀亲证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起名叫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
|
| |
|
| 在《楞伽经》里,“境界自心现”中的“心”,既表示凡夫心,也表示圣者心。当表示凡夫心时】,在《楞伽经》中,在三时教法,它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的凡夫心,不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讲的凡夫心。{<s>说的通俗一点</s>}通俗地讲】在三时教法、在《楞伽经》当中所说的凡夫心,【只是圣者才能见,不是{<s>我们这些</s>}凡夫当下自己所能感知到的此时此刻的{<s>这个</s>}【凡夫的心{<s>的活动</s>}。这一点非常重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8讲. <nowiki>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nowiki>.</ref>
| | 在《楞伽经》里,“境界自心现”中的“心”,既表示凡夫心,也表示圣者心。当表示凡夫心时,在《楞伽经》中,在三时教法,它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的凡夫心,不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讲的凡夫心。通俗地讲在三时教法、在《楞伽经》当中所说的凡夫心,只是圣者才能见,不是凡夫当下自己所能感知到的此时此刻的凡夫的心。这一点非常重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8讲. <nowiki>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nowiki>.</ref> |
|
| |
|
| 《金刚经》说“心不可得”,而《楞伽经》说“心的显现”,{<s>那这个</s>}不可得的“心”与“境界自心现”的“心”,法义是不同的。】{<s>不同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s>}《金刚经》属于二时教法,是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向凡夫说法。因此《金刚经》的“心”就是凡夫所能感知到的凡夫自己的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精神活动。凡夫感知的当下自己的{<s>这个</s>}凡夫心,它是不可得。《楞伽经》属于三时教法,是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凡夫说法。因此《楞伽经》中的凡夫心是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不是凡夫自己感知到的眼、耳、鼻、舌、身、意的{<s>这个</s>}凡夫心。所以在三时教法、在《楞伽经》里,“境界自心现”的境界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说法,圣者才能见到的{<s>这个</s>}凡夫心的显现【,而凡夫不能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8讲. <nowiki>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nowiki>.</ref>
| | 《金刚经》说“心不可得”,而《楞伽经》说“心的显现”,不可得的“心”与“境界自心现”的“心”,法义是不同的。《金刚经》属于二时教法,是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向凡夫说法。因此《金刚经》的“心”就是凡夫所能感知到的凡夫自己的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精神活动。凡夫感知的当下自己的凡夫心,它是不可得。《楞伽经》属于三时教法,是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凡夫说法。因此《楞伽经》中的凡夫心是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不是凡夫自己感知到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凡夫心。所以在三时教法、在《楞伽经》里,“境界自心现”的境界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说法,圣者才能见到的凡夫心的显现,而凡夫不能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8讲. <nowiki>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nowiki>.</ref> |
|
| |
|
| 大乘佛法,有一种划分方法】把一个众生从凡夫到最后成佛,整个的历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起名叫作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五个阶段。资粮位,{<s>大家听这个名字就能理解,</s>}准备资粮,也就是准备工作。加行位,{<s>就</s>}是通过资粮位的修行,资粮具足{<s>了</s>},{<s>那么</s>}准备冲刺{<s>了</s>},准备下一个见道位{<s>了。</s>}【,见道位之前的{<s>那</s>}一段冲刺的过程,{<s>就</s>}叫加行位。见道位{<s>,就是</s>}见道{<s>了</s>},{<s>这个</s>}道就是道路,{<s>就</s>}是见到{<s>了</s>}通向成佛的道路{<s>了</s>}。见道位之后叫修道位,见到{<s>了</s>}通向成佛的道路之后,{<s>那么就</s>}要在{<s>这个</s>}成佛的大道上努力地修行,{<s>这</s>}就是修道位。最后{<s>叫</s>}证道位,{<s>就</s>}是沿着{<s>这条</s>}大道修行到最后的终点,就是成佛。整个修行就分为{<s>这</s>}五位。<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 | 大乘佛法,有一种划分方法把一个众生从凡夫到最后成佛,整个的历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起名叫作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五个阶段。资粮位,准备资粮,也就是准备工作。加行位,是通过资粮位的修行,资粮具足,准备冲刺,准备下一个见道位,见道位之前的一段冲刺的过程,叫加行位。见道位见道,道就是道路,是见到通向成佛的道路。见道位之后叫修道位,见到通向成佛的道路之后,要在成佛的大道上努力地修行,就是修道位。最后证道位,是沿着大道修行到最后的终点,就是成佛。整个修行就分为五位。<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
|
| |
|
| 在这个修行的整个历程当中,见道位是第一个关键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第一个分水岭。{<s>也就是</s>}见道之前是一种特征,见道之后是截然{<s>不同的</s>}另外一种特征。见道之前,】{<s>的</s>}修行者{<s>叫作</s>}就是】凡夫{<s>,</s>};】见道之后的修行者【,就】叫作圣者。所以{<s>,</s>}凡夫与圣者的判断区分,就是看{<s>他的</s>}修行阶段是见道位之前,还是见道位之后。{<s>那么,</s>}见道位之前就是凡夫,他的心就是凡夫心;见道位之后【,就是圣者,他的心就是圣者心。<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圣智,梵文是jñāna,【就是圣者心。<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 | 在这个修行的整个历程当中,见道位是第一个关键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第一个分水岭。见道之前是一种特征,见道之后是截然另外一种特征。见道之前,修行者就是凡夫;见道之后的修行者,就叫作圣者。所以凡夫与圣者的判断区分,就是看修行阶段是见道位之前,还是见道位之后。见道位之前就是凡夫,他的心就是凡夫心;见道位之后,就是圣者,他的心就是圣者心。<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圣智,梵文是jñāna,就是圣者心。<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
| | |
| | 圣者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不是凡夫心的行处,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就是凡夫见不着,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能见和能证是两件事,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有区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onlyinclude> |
|
| |
|
| 圣者{<s>的</s>}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s>就</s>}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s>显然</s>}不是凡夫心】的行处,{<s>说的通俗点</s>}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s>;</s>}【,就是凡夫见不着{<s>。</s>}【,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s>我的表达是两件事,</s>}能见和能证【是两件事,{<s>也就是</s>}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s>是</s>}有区别{<s>的</s>}。<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onlyinclude>
| |
| ==注释== | | ==注释== |
| <references/> | | <references/> |
| <noinclude> | | <noinclude> |
| [[Category:圣者心行处]]
| |
| [[Category:楞伽经导读词汇]] | | [[Category:楞伽经导读词汇]] |
| </noinclude> | | </noinclu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