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障”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18字节 、 2022年1月6日 (四) 22:29
无编辑摘要
(导入1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释义==
==释义==
<onlyinclude>所知障,佛教术语,梵文待查,【所知障的】所知,梵文jñeya,【音译为“尔焰”,意译就是“所知”,】所知就是所认知的境界,就是误以为凡夫心外有的事物,就是毛,就是遍计所执自性。凡夫误以为有“法我”,就会生起所知障,以为心外有事物,以为有这个所知,就生起分别,分别就成为了修行解脱的最大障碍,这就是所知障【。】{<s>,</s>}所知障就是虚妄分别。
<onlyinclude>所知障,佛教术语,梵文待查,所知障的所知,梵文jñeya,音译为“尔焰”,意译就是“所知”,所知就是所认知的境界,就是误以为凡夫心外有的事物,就是毛,就是遍计所执自性。凡夫误以为有“法我”,就会生起所知障,以为心外有事物,以为有这个所知,就生起分别,分别就成为了修行解脱的最大障碍,这就是所知障。{<s>,</s>}所知障就是虚妄分别。


很多人把所知障的“所知”,理解为所获得的知识,认为所知障是学习的知识,包括学习的佛法的知识,会成为修行解脱的障碍。这样理解所知障的后果就是无知就成了佛教徒的美德。相反有知识、有学问,在所谓的佛教修行者眼中就成了缺陷。当今佛教徒中反智的倾向非常严重,佛教界说某某人,他是个学者,都是带着鄙夷的口气,就是在贬低他。因为认为有学问就一定意味着没信仰、没修行,这种观点在今天中国佛教已经蔚然成风。佛教徒们似乎忘了,在历史上龙树、提婆、佛护、鸠摩罗什、弥勒、无著、世亲、玄奘,在这些佛学大师那里,学问与信仰、学问与修行何时对立过啊?佛教徒们更把佛陀教诲资粮位众生,首要应该是精勤于佛法教理的闻思,这件极其重要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就叫末法时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onlyinclude>
很多人把所知障的“所知”,理解为所获得的知识,认为所知障是学习的知识,包括学习的佛法的知识,会成为修行解脱的障碍。这样理解所知障的后果就是无知就成了佛教徒的美德。相反有知识、有学问,在所谓的佛教修行者眼中就成了缺陷。当今佛教徒中反智的倾向非常严重,佛教界说某某人,他是个学者,都是带着鄙夷的口气,就是在贬低他。因为认为有学问就一定意味着没信仰、没修行,这种观点在今天中国佛教已经蔚然成风。佛教徒们似乎忘了,在历史上龙树、提婆、佛护、鸠摩罗什、弥勒、无著、世亲、玄奘,在这些佛学大师那里,学问与信仰、学问与修行何时对立过啊?佛教徒们更把佛陀教诲资粮位众生,首要应该是精勤于佛法教理的闻思,这件极其重要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就叫末法时期。<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ref> </onlyinclude>
0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