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五位三阶段”的源代码
←
五位三阶段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onlyinclude>大乘佛法把一个众生从凡夫到最后成佛,整个的历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起名叫作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 资粮位,{<s>大家听这个名字就能理解,</s>}准备资粮,也就是准备工作。 加行位,就是通过资粮位的修行,资粮具足了,{<s>那么</s>}准备冲刺了,准备下一个见道位了。见道位之前的那一段冲刺的过程,就叫加行位。 见道位,就是见道了,这个道就是道路,就是见到了通向成佛的道路了。 见道位之后叫修道位,见到了通向成佛的道路之后,{<s>那么</s>}就要在这个成佛的大道上努力地修行,这就是修道位。 最后叫证道位,就是沿着这条大道修行到最后的终点,就是成佛。 整个修行就分为这五位。 {<s>讲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s>}这五个修行阶段的特点不同,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资粮位、加行位和修道位,这三个修行阶段都可以用一个线段来表示,这是因为这三个修行阶段是一个渐修的过程;而见道位和最后的证道位,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因为它是刹那的顿证,不是渐进的过程。 见道位是分水岭 资粮位、加行位、修道位是渐修;见道位和证道位是顿证,特点不同。{<s>下面一个问题,就是</s>}在这五位当中,{<s>哪一个是关键点,是转折点?大家要知道,</s>}在{<s>这个</s>}修行的整个历程当中,见道位是第一个关键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第一个分水岭。也就是见道之前是一种特征,见道之后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特征。见道之前的修行者叫作凡夫,见道之后的修行者叫作圣者。所以,凡夫与圣者的判断区分,就是看他的修行阶段是见道位之前,还是见道位之后。{<s>那么,</s>}见道位之前就是凡夫,他的心就是凡夫心;见道位之后就是圣者,他的心就是圣者心。 {<s>前面讲过,</s>}凡夫{<s>的</s>}心的行处、境界,就是凡夫用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s>那圣者的心的行处是什么?在后边的经文中,佛陀告诉我们,</s>}圣者{<s>的</s>}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圣者、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显然不是凡夫的行处,{<s>说的</s>}通俗【地讲】{<s>点</s>},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s>说的</s>}再通俗一点【说】,就是凡夫见不着。 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注意{<s>:我</s>}【这里】的表达是两件事:能见和能证,也就是【要理解】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有区别的{<s>,这一点大家要理解</s>}。</onlyinclude> <noinclude> [[Category:五位三阶段]] [[Category:B]] [[Category:楞伽经导读]] </noinclude>
返回至“
五位三阶段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