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因缘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净名百科
纵向判教
横向判教
法义诠释
佛讲了三套缘起,没有第四套缘起。初时教法,十二缘起。大乘佛法,二时教法讲缘起无生,三时教法讲藏识缘起。
下面简单讲二时教法缘起无生法义。
龙树论师的《中论》第一品、《观因缘品》第十一诵说:“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这段话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的事物,是因“缘”的若散若聚——缘生,但是其中它并没有产生出一个新东西,那个“果”并没有产生,这就是“求果不可得”;“因缘中若无”,就是在“缘”当中,这个新的事物、这个“果”若无,它是不存在的,“云何从缘生”,那你怎么会是从“缘”真正地产生出了什么新东西呢?没有。所以,“缘生”其实就是“无生”!
缘起无生,是大乘佛法的入门。
维基百科
因缘,佛教术语,汉语“因缘”可指两个概念:一者因缘经(nidāna),二者因(hetu)和缘(pratītya)的合称。
因缘经
因缘或因缘经(梵语:nidāna),音译为尼陀那,义译为因缘、缘起、本缘等,为十二分教之一。记录佛陀说法的三种因缘,即:有人请问,则回应说法;僧团中有人犯事,则制定相应戒律;遇到特别的事情,则相应说法。[1]。
因与缘
在印度哲学中,是「因」(梵语:hetu)和「缘」(梵语:pratītya)的并称。
世俗的观点,一切事情的生成,皆依赖各种条件,其直接主要的根本条件称作「因」,间接配合成就的次要条件称作「缘」。[2]「缘」字单就字面解释有攀爬之意,连结集合根本因及各种缘由互相配合才能成就现象界一切法,即为因缘。凡夫认为,有因有缘而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