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4
个编辑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63行: | 第63行: | ||
+A、登初地证的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 | +A、登初地证的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 | ||
+B、登初地证的无生,是破增益,是登八地证的无生的前提。 | +B、登初地证的无生,是破增益,是登八地证的无生的前提。 | ||
+ | +C、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需生”。 | ||
+D、登八地证的无生,是补损减,若不破增益,绝对无法补损减。 | +D、登八地证的无生,是补损减,若不破增益,绝对无法补损减。 | ||
|| | ||注意,登初地证的无生和登八地证的无生是不一样的,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需生”。 | ||
{基于《金刚经导读》课程内容,曾经讲过“生灭无常”和“无生无常”这两种无常。对这两种无常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基于《金刚经导读》课程内容,曾经讲过“生灭无常”和“无生无常”这两种无常。对这两种无常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
第79行: | 第79行: | ||
+A、立足圣者境界,第一重无相是无外相,就是无nimitta。 | +A、立足圣者境界,第一重无相是无外相,就是无nimitta。 | ||
+B、立足圣者境界,第二重无相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 | +B、立足圣者境界,第二重无相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 | ||
+ | +C、立足圣者境界,修行和证悟无外相(nimitta)和无似相(ābhāsa),就是去除障碍着凡夫心亲证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两重障碍。 | ||
+D、立足圣者境界,证得第一重无相是证得第二重无相的前提。 | +D、立足圣者境界,证得第一重无相是证得第二重无相的前提。 | ||
||《楞伽经导读》课程前面,我们讲过了两重无相,第一重是无外相,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窗帘喻。证两重无相,就是修行次第。 | ||《楞伽经导读》课程前面,我们讲过了两重无相,第一重是无外相,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窗帘喻。证两重无相,就是修行次第。 | ||
第95行: | 第95行: | ||
+A、在佛陀二时教法中,“生灭无常”只是无常的方便说;无常的究竟法义就是“无生”,叫“常无故无常”,这才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 | +A、在佛陀二时教法中,“生灭无常”只是无常的方便说;无常的究竟法义就是“无生”,叫“常无故无常”,这才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 | ||
+B、两重无相分别是无外相(无nimitta)和无似相(无ābhāsa),证两重无相,这是修行次第。 | +B、两重无相分别是无外相(无nimitta)和无似相(无ābhāsa),证两重无相,这是修行次第。 | ||
+ | +C、两重无生分别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需生”。 | ||
+D、证无外相,就是证第一重无生;证无似相,是证第二重无生的前提。 | +D、证无外相,就是证第一重无生;证无似相,是证第二重无生的前提。 | ||
|| | ||在佛陀二时教法里,生灭无常只是无常的方便说。在佛陀的二时教法里边,无常的究竟说是无生无常,注意是以无生法义讲无常,无常的究竟法义就是无生,叫“常无故无常”,这才是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两重无相,第一重是无外相,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证两重无相,就是修行次第。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需生”。 | ||
</quiz> | </qui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