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偈颂-43”的版本间差异

删除651字节 、 2021年5月26日 (三) 15:16
无编辑摘要
第34行: 第34行:
第一部分,“名”实际上从前面的遍计所执性里边也落到了依他起自性里。从圣者的角度看,遍计所执自性是凡夫以为存在,而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所以你看,遍计所执自性到了圣者那里就不存在,没有,遍计所执性是空空荡荡,啥也没有。从圣者看来,实际上,“相”、“名”、“妄想”都是依他起自性,也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的时候,表现为两个方面:显现与分别。“显现”就是显现出一个似毛的影儿,这个似毛的影的显现,佛教专业术语叫做“似义显现”,梵文是ābhāsa,这就是立足圣者的角度看的“相”。而我们说“分别”也是干了两件事,第一,就是把这个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真外的毛,这就是依他起自性对应五法的“妄想”。第二,既然原本只是似毛的影,非把似毛的影误以为是毛,误以为有个毛,因此给这个误以为有的毛起个名儿,叫“毛”,这就是依他起自性对应五法的“名”。
第一部分,“名”实际上从前面的遍计所执性里边也落到了依他起自性里。从圣者的角度看,遍计所执自性是凡夫以为存在,而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所以你看,遍计所执自性到了圣者那里就不存在,没有,遍计所执性是空空荡荡,啥也没有。从圣者看来,实际上,“相”、“名”、“妄想”都是依他起自性,也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的时候,表现为两个方面:显现与分别。“显现”就是显现出一个似毛的影儿,这个似毛的影的显现,佛教专业术语叫做“似义显现”,梵文是ābhāsa,这就是立足圣者的角度看的“相”。而我们说“分别”也是干了两件事,第一,就是把这个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真外的毛,这就是依他起自性对应五法的“妄想”。第二,既然原本只是似毛的影,非把似毛的影误以为是毛,误以为有个毛,因此给这个误以为有的毛起个名儿,叫“毛”,这就是依他起自性对应五法的“名”。


所以从圣者的角度讲,“相”、“名”、“妄想”都是对应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性根本不存在。这是从圣者角度看的第一种划分。下面讲从圣者角度看的第二种划分。
所以从圣者的角度讲,“相”、“名”、“妄想”都是对应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性根本不存在。
 
再往前,我们再细分一下,实际上最大的是什么?就是大家看在前面的4种里边,正智都划到了圆成实自性。正智划到圆成实自性,是从什么角度讲的?正智是证得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的,所以正智在这是常法,是从“以智证真”、证得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角度,可以把正智和如如划在一档里边。所以正智和如如,我们都划到圆成实自性了。
   
   
那么再往前我们再细分一下,实际上最大的是什么?就是大家看在前面的4种里边,正智都划到了圆成实性,大家理解吧?正智划到圆成实性是从什么角度讲的?正智是证得佛陀认为的那个真实的,所以正智在这是常法,可以理解为是常,是以从证真的角度,证得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正智跟如如划在一档里边,所以你在正智跟如如圣者角度看,正智跟如如我们都划到圆成实性了,对吧?第4种划分,那么正智跟如如为什么把他俩都划到圆成实性了呢?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认为这个正智是从哪个角度讲正智?是从证真的角度,证悟的证,真实的真,是从正智能够证悟佛陀、如来证 悟的真实性的角度,因此我们把正智跟如如都划到圆成实性,因为它是清净的,没问题的。
但是,正智是转识成智的,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正智应该跟如如分开。因此,看我们最后的一个表格——第5中分类方法,也就是圣者角度的第2中分类方法,我们就把“相”、“名”、“妄想”,划分到依他起自性的染污的部分。依他起性的染污的部分,是要解决佛陀说凡夫境界不存在,可为什么在我们凡夫的感知世界里,佛陀说根本不存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的感知却那么真切。那么,依他起自性的染污的部分,就是要解决遍计所执性的根本不存在,但为什么在我们的凡夫的感知世界里却又那么真切的存在着?这就是依他起自性的染污的部分,也就是“相”、“名”、“妄想”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但是大家要知道正智是转识成智的,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正智应该跟如如怎么样?分开,因此,看我们最后的一个表格。第5项了,我们就把相名妄想,昨天讲了是阿赖耶识、是依他起性,阿赖耶识,它是依他起性的什么部分呢?染污的部分,依他起性的染污的部分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要解决佛陀说凡夫境界不存在,可他为什么在我们的凡夫的感知世界里,佛陀说根本不存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的感知却那么真切,对吧?佛陀说不存在,你吧一拍手还挺疼,这怎么会不存在?那么,依他起性的染污的部分,就是要解决遍计所执性的根本不存在,但为什么在我们的凡夫的感知世界里却又那么真切的存在着?所以这就是依他起性的染污的部分,就是相,名妄想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正智大家看在最后一个表格,我把它划到了什么?依他起性了,它是依他起性的什么?清静的部分。为什么说它是清净的部分,也就是转识成智。因此把正智化到依他起性是从什么角度化的?是从识转的角度划的,是从阿赖耶识泯灭了,阿赖耶识的染污的种子消亡了,也就是在有的书里边就把阿赖耶识,我们就定义阿赖耶识,昨天我说四句话来着,怎么再重复一遍,第一,阿赖耶识圣者能见,对吧?它是一种存在,这得说它是一种圣者能见的;第二,是圣者能见,但是他是凡夫的错误认识积淀下的。阿赖耶识里的种子是我们凡夫的错误认识熏进去的,对吧?因此,阿赖耶识是染污的。那么如果我们经过修行,我们把阿赖耶识里边的这些错误认识,染污的种子都替换掉了,那阿赖耶识里边没有错误认识熏习的种子了,严格讲这时候它就不能叫阿赖耶识了,甚至连识都不能叫了,你非要叫,在有的经典里给它起个名叫清净识,清净识这名不好,为什么?识就是染污,清净了就不应该叫识了,就应该叫智了,对的,对的,对的,这就对了。  
那么正智大家看在最后一个表格,我把它划到了什么?依他起性了,它是依他起性的什么?清静的部分。为什么说它是清净的部分,也就是转识成智。因此把正智化到依他起性是从什么角度化的?是从识转的角度划的,是从阿赖耶识泯灭了,阿赖耶识的染污的种子消亡了,也就是在有的书里边就把阿赖耶识,我们就定义阿赖耶识,昨天我说四句话来着,怎么再重复一遍,第一,阿赖耶识圣者能见,对吧?它是一种存在,这得说它是一种圣者能见的;第二,是圣者能见,但是他是凡夫的错误认识积淀下的。阿赖耶识里的种子是我们凡夫的错误认识熏进去的,对吧?因此,阿赖耶识是染污的。那么如果我们经过修行,我们把阿赖耶识里边的这些错误认识,染污的种子都替换掉了,那阿赖耶识里边没有错误认识熏习的种子了,严格讲这时候它就不能叫阿赖耶识了,甚至连识都不能叫了,你非要叫,在有的经典里给它起个名叫清净识,清净识这名不好,为什么?识就是染污,清净了就不应该叫识了,就应该叫智了,对的,对的,对的,这就对了。  
当然了人家叫清静识,这在我们的经里面也这么说的,这是一种方便说法。对吧?他告诉你是我们的修行染污种子被替换掉了,最后成为清净的识了。所以大家讲实际上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一步步地在替换我们阿赖耶识当中多生累劫所种下的染污种子。  
当然了人家叫清静识,这在我们的经里面也这么说的,这是一种方便说法。对吧?他告诉你是我们的修行染污种子被替换掉了,最后成为清净的识了。所以大家讲实际上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一步步地在替换我们阿赖耶识当中多生累劫所种下的染污种子。  
JC、L4、LK、MAIN、QA、writer
3,12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