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092/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92/内容提要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092''' 2-26-01具四种法成大修行 '''【本讲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普观未来一切众生,复请佛言:“愿为我说具修行法,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大修行。”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何者为四?谓观察自心所现故,远离生、住、灭见故,善知外法无性故,专求自证圣智故。若诸菩萨成此四法,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大慧,云何观察自心所现?谓观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来去,无始执著过习所熏,三界种种色行名言系缚,身、资、所住分别随入之所显现。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自心所现。 “大慧,云何得离生、住、灭见?所谓观一切法如幻梦生,自他及俱皆不生故,随自心量之所现故,见外物无有故,见诸识不起故,及众缘无积故,分别因缘起三界故。如是观时,若内若外一切诸法皆不可得,知无体实,远离生见,证如幻性,即时逮得无生法忍,住第八地,了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境,转所依止,获意生身。” == 内容提要 == === 一、解行并重,避免盲修瞎练 === 《楞伽经》第二品从第5段经文开始,也就是从'''“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到第25段经文为止,也就是到'''“胜自在作者,此但心分别”'''为止。这21段经文是一个大段落,这个段落佛陀重点在宣说教理,在宣讲佛陀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学佛者如果能够对于这大段经文努力闻思,就能依据佛陀三时教法的法义,建立起佛法的正见。'''大家要知道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树立正见,这是学佛修行的入手处,是不可忽略,不可逾越的,不确立正见就只可能盲修瞎练。'''当今时代,佛教界弥漫着一股风气,就是不重视教理的闻思,以至轻视教理的闻思,甚至鄙视教理的闻思,声称佛法不是说的,是修的。'''佛法确实是修的,但前提是要听佛说法,只有在佛陀教法的指导下,才可能是真实的佛法的修行,要解行并重。''' 下面开始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26段经文,这段经文就是在前面的教理讲说之后讲修持。 === 二、“尔时大慧菩萨普观未来一切众生,复请佛言:‘愿为我说具修行法,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大修行。’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何者为四?谓观察自心所现故,远离生、住、灭见故,善知外法无性故,专求自证圣智故。若诸菩萨成此四法,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 这时,以大慧作为十地菩萨的智慧,观未来众生的根性和需求,代我们这些凡夫向佛陀提出了新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大慧请佛陀宣讲,如实的修行法,让菩萨们都能够成为大修行者。这就是大慧菩萨在前面提出大量教理问题之后,提出修持的问题,通俗地讲,就是请佛陀讲讲怎样行持才是真正的修行。 佛陀回答说,大慧呀,只要具足四种法,就是大修行者。哪四种法呢?第一,观察自心所现。第二,远离生住灭见。第三,善知外法无性。第四,专求自证圣智。菩萨们成就了这四种法,就成为大修行者。 '''观察自心所现,远离生、住、灭见,善知外法无性,专求自证圣智。'''请先把这24个字背诵下来。要非常清晰,大修行是要观察什么?要远离什么?要善知什么?要专求什么? === 三、“大慧,云何观察自心所现?谓观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来去,无始执著过习所熏,三界种种色行名言系缚,身、资、所住分别随入之所显现。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自心所现。” === 佛陀说,大慧呀,怎样才是善于观察“自心所现”呢?应该这样观察,凡夫误以为在其中生死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三界其实只是自心,根本没有我和我所。没有作用,没有来去,也就是没有真实的死了再来的生生死死。观察凡夫都执著于无始戏论所熏的恶劣习气;凡夫都系缚于三界种种的色法和名言;凡夫都随逐于身体、资财和住处等境界的妄想。'''所谓凡夫境界只不过是显现与分别。''' 这就是菩萨善于观察自心所现。'''观察自心所现,这是经历佛法闻思的资粮位众生和加行位众生的观修法,是最基础的观修法。'''通过前面几十讲的学习,大家应该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观察自心所现的观修法,其实就是“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就是在破增益,观察三界皆是自心所现。因此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纽约、巴黎,只要观察北京、上海、纽约、巴黎是“自心所现”,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大修行。如果住在山洞里,却依然感知山洞是心外的真实存在,虽然这种住山洞的形式特像是修行,其实也不是修行。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有人说,修观察“自心所现”时,怎么观都是心外事物是离心的存在,怎么也生不起“自心所现”的观行。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资粮位的修行者,正法的闻思不够。只有通过大量闻思正法的行为,在阿赖耶识中熏习下的种子足够多,势力足够大,这时“自心所现”的观行才会容易生起。'''这就是作为资粮位众生,首先要诵经闻法,思维其义的必要性。''' === 四、“大慧,云何得离生、住、灭见?所谓观一切法如幻梦生,自他及俱皆不生故,随自心量之所现故,见外物无有故,见诸识不起故,及众缘无积故,分别因缘起三界故。” === 佛陀继续说,大慧呀,怎样才是远离生、住、灭见呢?就是观一切事物的形色的生起,如同幻和梦,其实根本就没有生起;观一切事物既不自生、不他生,也不自他共生。由于随顺唯自心,由于观见心外事物不存在,也就现见了诸识并未生起事物;现见了众缘并未积集出事物,就是缘起无生。因此,也就现见了三界无非是藏识缘起的虚妄分别而已。 '''“诸识不起,众缘无积”,这八个字很重要。理解了这八个字,就理解了佛陀正法,否则就会堕入相似法,甚至是外道见。 ''' === 五、“如是观时,若内若外一切诸法皆不可得,知无体实,远离生见,证如幻性,即时逮得无生法忍,” === 以内外一切法不可得,见一切法无自性,也就远离了认为一切法有“生”的见解。在灭除“生”的见解之上,也就自然通达了一切法的如幻性,进而获得“无生法忍”。 '''大家注意,远离的是生见,远离的是生、住、灭见。这个“见”字很重要''',有人说凡夫境界是生灭的,圣者境界是无生无灭的。我们要远离生灭的凡夫境界,去证悟无生无灭的圣者境界,这就是远离生住灭见。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在佛陀三时了义教法中,凡夫境界压根无生,当然无灭。'''“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所谓的凡夫境界,在圣者看来,从来就是没有“生”也没有“灭”。所以,要远离的不是生灭的凡夫境界,根本没有生灭的凡夫境界,何谈远离?要远离的是凡夫境界根本没有“生”也没有“灭”,却误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的错误认识。这个错误认识就是“见”,就是“虚妄分别”。'''因此,要远离的就是这个误以为凡夫境界有生住灭的邪见,远离的是“见”,这是关键点。''' 远离生住灭见的观修,就是“转染成净”的过程,就是见道之后初地到七地的行持。以持续的远离生、住、灭见的观修,熏习清净种子。往昔虚妄分别熏习下的杂染种子,不断被清净种子替换,以至于杂染种子全部消失,也就是阿赖耶识的相续的生、住、灭的消失。这时就会从七地登上八地,证无生法忍。注意这里的“无生”是两重无生。 === 六、“住第八地,了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境,转所依止,获意生身。” === 证无生法忍,登菩萨第八地,那就超越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名言境界,从依止杂染转为依止清净,获得“意生身”。 【经文梵汉】 {{L2:2-26/001梵}} {{L2:2-26/001繁}} {{L2:2-26/001简}} {{L2:2-26/002梵}} {{L2:2-26/002繁}} {{L2:2-26/002简}} {{L2:2-26/003梵}} {{L2:2-26/003繁}} {{L2:2-26/003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本页使用的模板:
L2:2-26/001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1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1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2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2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2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3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3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3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092/内容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