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093/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93/内容提要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093''' 2-26-02意生身 【本讲经文】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缘名意生身?”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无碍,名意生身。大慧,譬如心意于无量百千由旬之外,忆先所见种种诸物,念念相续,疾诣于彼,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为碍。意生身者亦复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诸相庄严,忆本成就众生愿故,犹如意去,生于一切诸圣众中。是名菩萨摩诃萨得远离于生、住、灭见。 “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著,虚妄恶习为其因故。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大慧,是名菩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汝应如是勤加修学。”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愿说一切法因缘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了达其义,离有无见,不妄执诸法渐生顿生。” 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谓内及外。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功等缘和合成瓶。如泥瓶,缕叠、草席、种牙、酪苏悉亦如是。名外缘前后转生。 “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界、处法。是为内缘起。此但愚夫之所分别。 == 内容提要 == === 一、“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缘名意生身?’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无碍,名意生身。大慧,譬如心意于无量百千由旬之外,忆先所见种种诸物,念念相续,疾诣于彼,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为碍。意生身者亦复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诸相庄严,忆本成就众生愿故,犹如意去,生于一切诸圣众中。” === 佛陀正在讲远离生、住、灭见的观修法。大慧菩萨插话,老师啊,什么是意生身呢?佛陀回答,如同心念的活动迅速而且无障碍,所以叫“意生身”。比如心念的活动可以无障碍地回忆起数百千由旬远处的山峰、墙壁、河流和树木等等,这些曾经所见的事物。相续不断的心念,不受身体的阻隔。同样地,以获得意生身,以获得如幻三昧,力、神通和自在之相为庄严,因而生于圣者众中。 在《楞伽经》后边第三品第1段经文中,佛陀将会再次讲意生身。在那里,佛陀说,意生身是'''“诸修行者入初地已,渐次证得”''',也就是能获得“意生身”的修行者,是登初地以上的圣者,这就是“生于一切诸圣众中”。就像心意活动无障碍一样,登地菩萨可以无障碍地忆念起,往昔在过去生中发度化众生宏愿的情景。因此,登地菩萨虽然已灭了分段生死,但依然会在愿力地驱使下,化现在凡夫梦中度化众生,这就是“意生身”。 '''“是名菩萨摩诃萨得远离于生、住、灭见。”''' 佛陀说,这就是菩萨的远离生、住、灭见。以上就是佛陀讲述的初地到七地菩萨的修持法门——远离生、住、灭见。 ===二、诸识不起,众缘无积=== 在上一讲中,强调了这段经文中的8个字,“诸识不起,众缘无积”。通过眼翳执毛模型,可以很好地理解“诸识不起”;通过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中,汽车制造厂组装车间的例子,可以很好地理解“众缘无积”。'''“诸识不起,众缘无积”是领受大乘佛法法义的最关键的一道坎儿,也是很难迈过的一道坎儿。对于这8个字,请大家要格外留意。''' ===三、“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著,虚妄恶习为其因故。”=== 在这里,实叉难陀译为“观察外法无性”,在前面的经文中,实叉难陀译为“善知外法无性”。这里的“观察”和“善知”对应的是同一个梵文词upalakṣaṇa,这个词译“善知”比译“观察”更准确。 在这句经文里,还有实叉难陀译“所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这里的“观察”,梵文是saṃpaśya,有些翻译家把这个词译为“正观”,是指见道后登地菩萨的无分别的“观”。这要区别于前边经文中,“观察自心所现”的“观察”。“观察自心所现”的“观察”的梵文是vibhāvana,有些翻译家译为“分别观”或“善分别”,是指见道前资粮位和加行位的凡夫的“观”。所以,“观察自心所现”是资粮位和加行位的观修;“善知外法无性”,是见道之后的观修。 佛陀说,大慧呀,怎样才是善知外法无性呢?一切事物如同阳焰、梦境和毛轮。要正观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执著种种无始戏论,依恶劣虚妄习气成熟为因。 '''“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 佛陀继续说,就是这样正观一切心外事物都无自性时,就是在努力追求自证圣智的境界。为什么要专求自证圣智呢?因为圣智才能攀缘真如;因为圣智才能亲证真实性。 '''因此,可以总结一下,观察自心所现,远离生、住、灭见和善知外法无性,这三大修行重点在破增益;专求自证圣智这个修行的目的是补损减。显然破增益是重头戏。''' '''“大慧,是名菩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汝应如是勤加修学。’”''' 佛陀说,大慧啊,菩萨们具备这四种法就成为大修行者,你应该努力修行这四种法。 《楞伽经》第二品第26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下面开始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27段经文。 ===四、“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愿说一切法因缘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了达其义,离有无见,不妄执诸法渐生顿生。’”=== 这时大慧菩萨又向佛陀提出新的问题:请世尊为我宣说,一切法的因缘相。以觉知了因缘相,使我和菩萨们远离有与无的分别之见,不再妄执一切事物的渐生与顿生。 上一段经文,佛陀讲了四种观修法。作为资粮位众生,要观察三界唯是自心所现,而障碍着凡夫观察自心所现的,是无始以来执著心外有事物存在的这个根深蒂固地虚妄分别。即使学了佛,成为佛教徒了,依然还会想尽办法,为维护自己的这个错误认识找各种理由。明明佛陀说“诸识不起”,可佛教徒们非要说阿赖耶识现行出了心外事物;明明佛陀说“众缘无积”,可佛教徒们非要说众缘和合产生出了新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颠倒邪见找借口进行辩护。这里大慧菩萨请佛陀讲一切法的“因缘相”,就是请佛陀讲无明众生是怎样执著因缘而生起万法的相。正是执著因缘生法,则堕有无之见,才会纠结于诸法,是渐生还是顿生的戏论。 ===五、“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谓内及外。”=== 佛陀回答大慧的问题,佛陀说,一切法的因缘生的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因缘”生的相;一种是“内因缘”生的相。 '''“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功等缘和合成瓶。如泥瓶,缕叠、草席、种牙、酪苏悉亦如是。名外缘前后转生。”''' 佛陀说,所谓外缘起,举例说就是用泥团、木杖、轮盘、绳子、水和人工等等诸缘和合制造出瓦罐。正如由于泥团真的认为产生出瓦罐,那么同样地,由线织成了布,由草编成了席,由种子生出了芽,由乳酪经人工制成了上好的酥油,这就是“外缘起”。它的特点是认为前者灭,后者生。就是认为泥团灭,瓦罐生;线灭布生;草灭席生;种子灭芽生;乳酪灭,酥油生。 '''“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界、处法。是为内缘起”。''' 无明、爱、业等就是指十二缘起。佛陀说,所谓内缘起就是无明、爱、业的十二缘起法的建立。由于安立十二缘起的轮回,那么轮回于蕴、界、处的法的缘起,也就被建立了。通俗地解释一下,就是即便轮回无我,只是十二缘起,但只要承认有这个生命的轮回,那么生命轮回的世界,就是蕴、界、处,也就相伴而生了。 '''“此但愚夫之所分别”。''' 佛陀说,上面讲的把缘起还分为“内外”,这样理解的缘起全都是愚夫的妄想分别。'''“内缘起”是小乘行者的妄想分别,“外缘起”是最典型的凡夫的妄想分别。'''非常遗憾地是,这“因缘生起世间万法”的妄想分别,现在却被很多人当作佛陀正法在弘扬着。 == 梵汉对照== {{L2:2-26/004梵}} {{L2:2-26/004繁}} {{L2:2-26/004简}} {{L2:2-26/005梵}} {{L2:2-26/005繁}} {{L2:2-26/005简}} {{L2:2-27/001梵}} {{L2:2-27/001繁}} {{L2:2-27/001简}} {{L2:2-27/002梵}} {{L2:2-27/002繁}} {{L2:2-27/002简}} {{L2:2-27/003梵}} {{L2:2-27/003繁}} {{L2:2-27/003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本页使用的模板:
L2:2-26/004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4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4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5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5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6/005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1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1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1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2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2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2繁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3梵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3简
(
查看源代码
)
L2:2-27/003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093/内容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