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2
个编辑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45】】'''——'''2-02-01云何起计度?''' =='''内容提要'''== ==='''一、“云何起计度?云何净计度?”'''…”的新页面) |
|||
第11行: | 第11行: | ||
“迷惑”的梵文是bhrānti,动词词根是bhram,动词的意思是困惑、错误、混乱。由此衍生出了名词bhrānti,古代译师译成“迷惑”“迷惑法”或“妄法”。这个迷惑其实就是把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这个毛就是迷惑。 | “迷惑”的梵文是bhrānti,动词词根是bhram,动词的意思是困惑、错误、混乱。由此衍生出了名词bhrānti,古代译师译成“迷惑”“迷惑法”或“妄法”。这个迷惑其实就是把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执为的心外的“毛”,这个毛就是迷惑。 | ||
“云何起迷惑?” 就是凡夫误以为的凡夫心外存在的事物,是怎么生起的?凡夫误以为的凡夫心外存在的这个事物,真的生起了吗? | “云何起迷惑?” 就是凡夫误以为的凡夫心外存在的事物,是怎么生起的?凡夫误以为的凡夫心外存在的这个事物,真的生起了吗? “云何净迷惑?”,“净”梵文对应的是dṛśyate,是“见”。求那跋跎罗和菩提流支就译为“见”,但这个“见”在这里应该念作“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显现的意思。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个迷惑,为何能在凡夫的感知世界里如此的真实显现出来? | ||
大慧菩萨不愧为是十地菩萨,开口提出的第一个偈颂的四个问题,就切中要害。可以说,后面佛陀回答问题,宣讲法义的80%的篇幅,就是在回答这四个问题。为什么?佛陀教法的横向教理体系,就是破增益和补损减。而对凡夫而言,破增益是重头戏,因此,佛陀向凡夫说法的重点就是破增益,在佛陀三时教法的经典里,一般破增益的内容要占到80%,把这四个问题回答清楚了,破增益的法义就讲圆满了。 | 大慧菩萨不愧为是十地菩萨,开口提出的第一个偈颂的四个问题,就切中要害。可以说,后面佛陀回答问题,宣讲法义的80%的篇幅,就是在回答这四个问题。为什么?佛陀教法的横向教理体系,就是破增益和补损减。而对凡夫而言,破增益是重头戏,因此,佛陀向凡夫说法的重点就是破增益,在佛陀三时教法的经典里,一般破增益的内容要占到80%,把这四个问题回答清楚了,破增益的法义就讲圆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