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世俗因果不昧胜义因果”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此典故来自盛唐时期一禅宗公案,百丈禅师在江西的百丈山开堂说法,点化一野狐而得。在佛教中,讲因果有两重境界, 世俗因果是凡夫境界上法与法之间的因果,是假因果,必须空。 世俗因果不空,凡夫境界解构不彻底,就无法见道解脱。胜义因果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的藏识缘起,是真因果,不能空。<ref>《净名学修纲要…”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此典故来自盛唐时期一禅宗公案,百丈禅师在江西的百丈山开堂说法,点化一野狐而得。在佛教中,讲因果有两重境界, 世俗因果是凡夫境界上法与法之间的因果,是假因果,必须空。 世俗因果不空,凡夫境界解构不彻底,就无法见道解脱。胜义因果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的藏识缘起,是真因果,不能空。<ref>《净名学修纲要…”)
 
(没有差异)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