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净名弘法纲要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净名弘法纲要

学佛入门三问

1. 相信轮回不?

—相信轮回

2. 轮回苦不苦?要不要解脱?

—要解脱—出离心

3. 怎么解脱?

—知轮回如梦,醒即解脱——打破无明见真实


净名弘法六要点

第一、严格依据《解深密经》三时纵向判教体系。

第二、坚持佛陀横向教理体系—破增益、补损减。

第三、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佛陀说法的立足点不同。二时教法立足于凡夫境界向凡夫说法;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凡夫说法。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是两套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因此,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绝不能混讲。

第四、学习弘传大乘佛法依止佛陀和六位论师

   二时教法中观见:龙树、提婆、佛护

   三时教法瑜伽行:弥勒、无著、世亲

第五、弘法力求简洁、通俗。

第六、净名精舍一切学习、讨论的佛法教理,都是观修的法门---理论与修行并重。


佛陀教法纲领

佛陀教法纲领
初时教法 四谛(声闻) 苦 集 灭 道 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十二因缘(缘觉)  无明~行   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因上解读)    (生死轮回)       (果上解读)

三法印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佛法的底线)
二时教法 中观渐法 权便中观 四重二谛
究竟中观 泯灭二边
中观顿法 归谬解构
三时教法 五法 相 名 妄想(凡夫境界) 正智 如如(圣者境界)
三自性(纲领) 遍计所执自性 依他起自性(核心) 圆成实自性
八识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二无我 人无我 法无我


三大缘起

佛陀在印度被称为“说缘起者”。

1. 佛教的logo就是缘起,不讲缘起,违背缘起,就绝不是佛法—佛法相比印度其他教派的不共(差异)是缘起。

2. 佛陀说缘起,是说压根儿无缘、根本无起,是为了破不是为了立,是为了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3. 佛陀说的真正缘起是“藏识缘起”。

三大缘起 六套模型
判教 缘起类型 解构模型 解构结果 方便/究竟
小乘 初时教法 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模型 人我空

轮回无我

缘起的方便说
大乘 二时教法 缘生缘起 四重二谛模型(渐法) 人法皆空

诸法无生

悖论归谬模型(顿法)
三时教法 藏识缘起 种子熏现模型 唯识无境 缘起的究竟说
眼翳执毛模型
眼识转起模型



表法层次

前提 层次 因地 果地 安住 表法层次 表法内容 代表性经典
信三世说

无出离心

人天乘 人天道 人天 安住于生死 世间法 五戒十善

人天果报

佛说轮转

五道

罪福报应经

具出离心

无菩提心

小乘 解脱道 声闻缘觉 阿罗汉辟支佛 安住于涅槃 初时教法 十二缘起

四谛无我

涅槃寂静

阿含经
生起菩提心 大乘 菩提道 菩萨 佛陀 智不住生死

悲不住涅槃

(无住涅槃)

二时教法 缘生缘起

二谛无生

实相离言

大般若经

维摩诘经

三时教法 藏识缘起

唯识无境

直陈真实

解深密经

楞伽经

胜鬘经



佛陀纵向与横向教理体系

《解深密经》三时判教体系(纵向教理体系)

《解深密经》三时判教体系(纵向教理体系)
大乘 三时教法 藏识缘起

(唯识无境)

表诠:直陈真实

(如来藏)

楞伽经、解深密经、胜鬘经
二时教法 缘生缘起

(诸法无生)

遮诠:指向真实

(实相离言)

般若类经
小乘 初时教法 十二缘起

(轮回无我)

遮诠:除妄即真

(无常无我)

阿含经

依据《解深密经》,将佛陀的教法分为三套名言系统[1][2][3][4] ,这是佛陀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分不同层次、安立了不同的名言系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nà)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解深密经》


佛陀横向教理体系

佛陀横向教理体系
解构我们凡夫境界上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告诉我们凡夫境界上自以为的真实并不真实。

给那些认同了我们凡夫境界都不真实的人,

讲什么才是佛陀证悟的真实。

破增益 补损减

(1)第一部分:破增益

通过破增益解构凡夫境界自以为的真实;

佛陀他老人家想尽一切办法,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安立不同的名言系统,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凡夫,其实我们凡夫自以为的凡夫境界上的真实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真实。

套用三个现代词——解构、颠覆、破除。

(2)第二部分:补损减

佛陀给那些认同了我们凡夫境界都不真实的人,讲什么才是佛陀证悟的真实。

佛陀横向教理体系前后是次第,不能颠倒。先破增益,后补损减。

(3)凡夫犯的是连带性的错误,因为增益,所以才损减

增益了凡夫境界,同时就损减了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因此,对凡夫而言,破增益是重头戏,是关键的一步。其实破了增益,补损减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佛陀横向的前后两部分教理体系缺一不可

只说“破增益”不讲“补损减”就是顽空见;

只“破增益”不“补损减”或只“补损减”不“破增益”都不可以。


佛陀横纵教理体系合表

佛陀横向及纵向教理体系合表
大乘 三时教法 藏识缘起

(唯识无境)

表诠:直陈真实

(如来藏)

二时教法 缘生缘起

(诸法无生)

遮诠:指向真实

(实相离言)

小乘 初时教法 十二缘起

(轮回无我)

遮诠:除妄即真

(无常无我)

破增益/前 补损减/后

→→→→→→→→→→→→→→



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二时教法 三时教法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
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
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 只有一隐一现,没有真实显现。
  1. 初时教法、二时教法、三时教法是相对独立的三套名言体系,绝不能混学、混讲。
  2. 三套解构模式解构范围不一样:小乘(初时)主要解构“人我执”——轮回无我;大乘(二时、三时)不仅要解构“人我执”同时解构“法我执”,无论从解构的范围和深度上都要比小乘彻底。
  3. 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最根本的差异在于说法的立足点不同,因此佛陀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绝不能混讲:二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向凡夫说法; 三时教法:佛陀立足于圣者境界向凡夫说法。
  4. 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虽然在解构的模式、方法、策略、角度上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解构,这一点相同!而且,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在解构的彻底性上绝没有丝毫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