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公开日志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所有楞伽经导读公开日志的联合展示。您可以通过选择日志类型、输入用户名(区分大小写)或相关页面(区分大小写)筛选日志条目。
(最新 | 最旧) 查看(前50个 | 后50个)(20 | 50 | 100 | 250 | 500)- 2024年10月14日 (一) 19:4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分类:楞伽经梵汉(繁简)对堪 (创建空白页面) 标签:可视化编辑:已切换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3:40 真 讨论 贡献已将4-127李翎嘉的用户组从JC、QA和VF更改至JC、QA、VF和writer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3:39 真 讨论 贡献已将1-09小蕙的用户组从QA和writer更改至(无)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3:38 真 讨论 贡献已将1-04-聂齐鸿的用户组从QA和writer更改至(无)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2:48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61-71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第二十四段经文 ### 总第197、198句(第二十四段) 【什译】“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奘译】“复次,善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集七宝聚,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2:4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51-60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总第141、142句(第十七段) 【什译】“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奘译】“何以故?善现!如来昔于然灯如来、应、正等觉所,若有少法能证阿耨多罗…”)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1:58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41-50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 总第109句(第十四段) 【什译】“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奘译】“何以故?善现!我忆过去五百生中,曾为自号忍辱仙人。我于尔时,都无我想、无有情想、无命者想、无士夫想、无补特伽罗想、无意生想、无摩纳婆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我于尔时都无有想,亦…”)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1:58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31-40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总第77、78句(第十段) 【什译】“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奘译】佛告善现:“如有士夫,具身大身,其色自体,假使譬如妙高山王。善现!于汝意云何?彼之自体为广大不?”善现答言:“彼之自体广大,世尊!广大,善逝!何以故?世尊…”)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1:56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21-30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 总第52句(第七段) 【什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奘译】“何以故?世尊!如来、应、正等觉所证、所说、所思惟法,皆不可取、不可宣说,非法、非非法。 【净译】“何以故?佛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彼非法、非非法。 【经文直译】须菩提说,我为什么作上面的回答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法皆不…”)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1:55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11-20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总第15、16句经文小结】 ### 总第15、16句经文实际上是三句话,第一句:“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第二句话:“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第三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三句话正好对应着须菩提的三个问题。一个愿修大乘佛法的人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金刚经》这段经文,就是对须菩…”)
- 2023年11月27日 (一) 11:5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QA:AI金刚经白话版1-10 (创建页面,内容为“<pre>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经名讲解】 《金刚经》是老百姓的通俗说法,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部佛经的名字,大多是佛亲口所说;一般经的名字就是对这一部经的法义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经…”)
- 2023年11月8日 (三) 08:56 真 讨论 贡献已将4-127李翎嘉的用户组从QA和VF更改至QA、VF和JC
- 2023年7月20日 (四) 17:35 真 讨论 贡献移动页面四宏誓愿至四弘誓愿,不留重定向
- 2023年7月5日 (三) 10:3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四重二谛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四重二谛,是阐述佛陀二时教法缘生缘起的解构模式,是以凡夫的二边见为抓手,立足于凡夫的实有境界,通过四重二谛平滑解构次第消融,将凡夫的实有见,解构成为空性见。四重二谛是于晓非老师效仿古德,把二谛构建成前后两组。前两重二谛是前一组二谛,后两重二谛是后一组二谛。第一重二谛世俗谛实有,第一重二谛胜义谛缘…”)
- 2023年7月5日 (三) 10:05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权便中观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权便中观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依据佛陀二时教法经典构建的四重二谛,即基于既不常也不断、既非有也非无的二谛对治模式而建立的一种中观,权便中观是末法时期接引众生证空性的过程中阶段性的方便善巧。净名精舍把二时教法的中观阐释为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与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这两重境界。权便中观是破增益,…”)
- 2023年7月5日 (三) 09:33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五蕴皆空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五蕴是佛教对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一种划分方式。佛教对凡夫认为的真实世界有三种划分方式,分别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蕴是聚合的意思,是把凡夫自以为的真实存在分成五蕴这五种状态,分别起名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怎样划分的呢?五蕴的色,是指凡夫自以为的心外的客观物质世界,是纯物质的存在形态;…”)
- 2023年7月5日 (三) 09:21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布施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四布施是大乘佛法的修行的首位。大乘佛法的修行要按照佛陀要求的修行次第进行。大乘佛法的修行就是六度,修行六个根本法门,在六度修行中,布施排在修行首位。第一种布施,在别人生活遇到困难时,施以钱财等物质帮助,叫财布施。第二种布施,当别人生活遇到极端困难,心理上有着巨大恐惧时,给予勇气和安慰,消除恐惧…”)
- 2023年7月4日 (二) 19:45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通愿与别愿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通愿与别愿都属于愿菩提心,是解读世俗谛菩提心的一个角度。发世俗谛菩提心,在佛教里叫发愿心,发起的重要标志就是发起通愿和别愿。世俗谛菩提心的根本愿是“四宏誓愿”,这是通愿,即四个宏大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是通愿,也叫作共愿。因为是大乘修行者…”)
- 2023年7月4日 (二) 19:44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随法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随法行是对闻法众生根性的一种描述。在佛弟子中有两类人,就是随信行和随法行。听了佛经后,对佛陀的教言深信不疑,毫无怀疑,这就是随信行的众生;还有一类众生,听了佛陀教言,不能马上生起信心,有怀疑,被称为随法行的众生。比如佛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即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佛说我们…”)
- 2023年7月4日 (二) 18:4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随信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随信行,是对闻法众生根性的一种描述。佛弟子中有两类人,就是随信行和随法行。听了佛经后,对佛陀的教言深信不疑,毫无怀疑,这就是随信行的众生;除了随信行,还有一类众生,听了佛陀教言,不能马上生起信心,有怀疑,被称为随法行的众生。举例说明随信行的众生,比如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即凡夫自以为的…”)
- 2023年7月4日 (二) 18:4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如法修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如法修行,指按照佛陀正法的教导如理如法的修行。如法修行的前提是正闻熏习佛陀的正法。正闻熏习,如理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如法修行。有正闻的熏习,有如理的思维,对佛陀的教法生起了确定信心后,才是第三步,叫如法修行。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法却不能去如法去修行、去修持,原因是闻思不够。所以我们必须在闻法、思维上下大…”)
- 2023年7月4日 (二) 18:39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法布施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法布施属于大乘佛法修行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布施分很多种,比如财布施、身命布施、无畏布施,当然还有法布施。法布施就是给别人讲佛陀的教法。《金刚经》中佛陀一再强调法布施的重要性,与前面几种形式相比较的话,法布施为最殊胜、最值得赞叹。因为前面几种仅仅是滋养着人的肉身生命,比如说他吃不上饭你给他饭吃…”)
- 2023年7月4日 (二) 18:3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正闻熏习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指听闻佛陀正法。佛法的修行,宏观来讲是三个次第,叫做闻、思、修。闻指的就是听闻佛陀正法,正闻熏习。佛法修行首要就是正闻熏习,因为没有佛陀的教诲,无法走向解脱。当然,也有不听佛法而靠自己的努力去证悟、修行解脱的众生,即独觉,独觉能自己证悟十二缘起,证悟人无我,走向解脱,但是比例极低。对大多数的众生…”)
- 2023年7月4日 (二) 18:33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四弘誓愿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四弘誓愿是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修行大乘佛法的众生都要发的通愿、共愿。大乘修行的要害就是发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根本的愿心即通愿、共愿,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之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虽然“无边”,…”)
- 2023年7月4日 (二) 18:01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四无量心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根据净名精舍于晓非老师的传承,世俗谛菩提心入手有一个很重要的修法,就是四无量心。四个无量包括四个无量的心:慈无量的心,悲无量的心,喜无量的心,舍无量的心,慈悲喜舍,就是要对一切有情生起无量的慈悲喜舍的心,这就是四无量心。慈,就是愿一切有情都得到快乐,就是予众生以乐。悲,就是愿一切有情脱离苦难,拔…”)
- 2023年7月4日 (二) 17:55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福慧双修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大乘佛法修行的根本是智慧,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福德。在佛教里对智慧与福德的关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智慧比喻成一条鱼,养育它的是水,这条鱼如果想要不死,就不能离开水,而大乘佛法认为,养育智慧的鱼的水就是福德。既要修福德,也要修智慧。在二时教法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的第二重二谛的法义层次上,一…”)
- 2023年7月4日 (二) 17:54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吸黑气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有一种发世俗谛菩提心的震撼的修行方法,名为“吸黑气”法。发起世俗谛菩提心首先要发度一切众生走向涅槃的心,要把众生的苦当作自己的苦,甚至要代众生受苦,这是世俗谛菩提心的要求。吸黑气的观修方法是,每天拿出一段时间安静坐下来,姿势无所谓,做这样的观想:随着呼吸,呼气时观想,我所做的一切的善法功德,比如…”)
- 2023年7月4日 (二) 17:5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菩提观想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菩提观想是一种发世俗谛菩提心的切实而震撼的修行方法。想要发起世俗谛菩提心首先要发度一切众生走向涅槃的心,要把众生的苦当作自己的苦,甚至要代众生受苦,这是世俗谛菩提心的要求。菩提观想的观修的方法是,每天拿出一段时间安静坐下来,姿势无所谓,做这样的菩提观想:随着呼吸,呼气时观想,我所做的一切的善法功…”)
- 2023年7月4日 (二) 17:36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菩提心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根本,梵文bodhi,音译为菩提,意译为觉。大乘佛法修行就是一个觉的心不断地生起与修为的过程。这个觉的心,在大乘佛法里就叫菩提心。菩提心的法义很深,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进行解读,比如在性空和空性的不同层次解读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修行的要害,《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
- 2023年7月4日 (二) 12:06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佛陀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佛,又称“佛陀”,佛教术语,就是指觉悟了的人、觉醒的人、觉者。大乘佛教的修行,就是以如梦如幻的众生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以度化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来实现究竟解脱的修行,达到究竟涅槃,这样获得的最终果位,就是成佛。佛陀就是圆满亲证真如、成就如来法身、具足智慧法,这就是成佛。大乘佛教认为佛有三身,…”)
- 2023年7月4日 (二) 12:0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八苦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八苦,印度哲学术语,八苦是四谛中苦谛的内容,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八苦。 印度学者普遍认为欲界众生有八苦,因为欲界众生以为生死很真实,而且真实的生生死死之中的痛苦也很真实,这是印度普遍的观点,佛教将这八种痛苦称之为八苦(八苦法),另外在佛教中还将苦分成三苦:苦苦、…”)
- 2023年7月4日 (二) 11:5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大乘佛法的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有些众生虽然生起了出离心,对相信三世说生命观而轮回的苦极其认同,但并不急于自己个人走向涅槃,而是当他个人赞同了生命的苦,同时又看到天底下千千万万众生依然也是苦,认识到所谓我个人的生命的苦的解除,离不开众生的苦的解除,众生的生命的苦的解脱,才最终能让我个人得到解脱,因此他并不急于寻求个人的断除烦恼…”)
- 2023年7月4日 (二) 11:5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小乘佛法的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有一类众生,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难极度认同而极端地厌离,觉得生命太苦了,一天都不想在这里生存,能今天晚上涅槃都不想明天早晨涅槃。对于这种对生命的极度厌离,想尽早断除自我的烦恼走向涅槃的众生,佛陀给这些相信三世说生命观又对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厌离的众生讲了一部法,这部法就是小乘佛教的法。…”)
- 2023年7月4日 (二) 11:5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人天乘的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人天乘的法是指佛陀给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但生不起出离心、不想趣向于涅槃的一类众生说的法。一个人学佛,能不能入佛教门坎,第一个坎儿是对六道轮回的三世说生命观能不能认同;如果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可以迈入佛教门坎。但是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的人,有的生不起出离心,喜欢轮回再来,喜欢生死,佛陀给这样的众生讲的法…”)
- 2023年7月4日 (二) 11:51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出离心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出离心指基于三世说生命观生起的出离生死轮回、寻求解脱、希求涅槃的心。当人们认同三世说生命观,理解生命的苦后,便生起出离心,希求解脱。生起出离心的人又分成两种:一种是因为对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厌离,想尽快走向涅槃,这种人适合学习小乘佛教的法;另一种人也对生命的苦的感受而极端厌离,但并不急于个人的解…”)
- 2023年7月4日 (二) 11:4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学佛四层次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佛陀的教法分为四个层次。学佛四层次之一,不能够认同三世说生命观的人,可以把佛法当作知识文化去学习;学佛四层次之二,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但生不起出离心的人,学习佛的人天乘的法;学佛四层次之三,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又能够生起出离心,但生不起菩提心的人,学习佛的小乘教法;学佛四层次之四,能够认同三世说生命观,…”)
- 2023年7月4日 (二) 11:44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础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要对佛教生起信仰,首先要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不能认同三世说生命观者可当成知识学习,但难以真信佛教。三世说生命观是理解佛法基础。第二,要理解生命充满苦。佛陀证道后首讲生命苦。佛陀教化40余年,一直讲生命苦,从八苦等角度阐述生命种种苦。佛陀讲生命苦,目的是使人认同生命苦,生起厌离心,求涅槃。若人不求涅槃…”)
- 2023年7月4日 (二) 10:13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五位三阶段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五位三阶段是在三时教法中把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划分为三个阶段。五位三阶段又叫作五位三分法。五位三阶段(五位三分法)的第一阶段是资粮位和加行位,第二阶段是见道位之后初地到七地,第三阶段是登八地到成佛。三时教法的五位三阶段(五位三分法)的划分依据出自《楞伽经》“采集业为心,观察法为…”)
- 2023年7月4日 (二) 10:09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五位二分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五位二分法(五位二阶段)是以见道位为分水岭把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这五位划分成两个阶段。五位二分法又叫做五位二阶段。五位二分法(五位二阶段)的第一阶段是见道位之前的资粮位、加行位。五位二分法(五位二阶段)的第一阶段是凡夫位。五位二分法(五位二阶段)的第二阶段是见道之后的修道位和证道位。五…”)
- 2023年7月4日 (二) 10:01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加行位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加行位是见道前加功力进修阶段。加行位是凡夫位。加行位是菩萨道修行五位中的第二位。加行位的暖位,如木钻火,虽未见火出但已感觉到暖,比喻加行位虽未见到无漏智,但已有近似的理解。加行位的顶位观行更加明朗,如登山顶悉皆明了。加行位的忍位对唯识性的理解已达到确定和不动摇的地步。加行位的世第一虽未能彻底证得…”)
- 2023年7月4日 (二) 10:00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资粮位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资粮位就是准备粮草,为见道、见真实积累福慧资粮。资粮位是菩萨道修行五位中的第一位。资粮位是凡夫位。资粮位的修行也被叫作信解行。资粮位要修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资粮位具足世俗大悲心,发愿度众生。资粮位主要标志是发菩提心,发愿度一切众生。资粮位可以通过修四无量心生起世俗谛菩提心。资粮位在悲心的驱使下…”)
- 2023年7月4日 (二) 09:59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菩萨道修行五位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菩萨道修行五位是把大乘菩萨道的修行历程分成五个阶段,也叫五位。菩萨道修行五位指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资粮位又叫信解行,是为见道积累资粮,通过闻思正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及正解。加行位又叫谛察行,即仔细、细致地去观察诸法的法相,是见道前加倍努力修行的阶段。见道位的见道也叫现证真实,即…”)
- 2023年7月4日 (二) 09:55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无生无常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无生无常就是根本就没产生,无所谓“常”。无生无常是从无生的角度来说明无常。无常的究竟法义就是无生。无生无常是无常的究竟说。无生无常在权便中观中属于四重二谛的后两重二谛的境界。无生无常从“常无故无常”的角度讲是彻底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的境界。无生无常在般若经里面被称为“常无故无常”。常无故无常是无生…”)
- 2023年7月4日 (二) 09:52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缘生与缘起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缘生和缘起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可混淆。缘生和缘起的区别是:缘生梵文是pratītyasamutpanna,是形容词,即依缘而起的、由缘所生的,常与“法”字连用,指具体的事物即缘生的法;缘起梵文是pratītyasamutpāda,是抽象名词,指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字面意为由缘生起。缘生和缘起的区别是:缘生指事物的存在是由种种条件的聚合而生起的…”)
- 2023年7月4日 (二) 09:50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空性与行善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一切皆空也要行善。空性与行善并不相悖,恰恰空性与行善是相契合的。听闻空性去行善才是修大乘法。基于空性去行善可淡化、消融凡夫心中对我的执着。基于空性去行善可以对治凡夫的实有见,因此一切皆空也要行善。有人听闻空性认为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是错误观点。凡夫只是听闻空性并不等于证得。从听闻空性到能够证得是需…”)
- 2023年7月4日 (二) 09:47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二时教法修行次第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二时教法修行次第,在不同的佛经里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修行次第就是修行的次序和步骤,佛陀二时教法修行次第,对凡夫而言是三件事:悟无我,证空性,见实相。二时教法修行次第中的第一个是悟无我。悟无我就是知道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没有自性,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没有我,即性空,无自性,破我执。因…”)
- 2023年7月3日 (一) 23:34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空性与真如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空性与真如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真如是佛陀、圣者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空性指以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空性与真如区别是:安立空性的目的是破增益,解构凡夫境界。三时教法安立真如的目的是补损减,直陈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空性真如的区别是:空性是否定性名言,是远离有无相待的绝待的无,为说凡夫境界从…”)
- 2023年7月3日 (一) 23:33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空性真实性真如实相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空性、真实性、真如、实相法义有差别。空性与真实性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真实性是指佛陀、圣者证悟的真正真实性。空性是以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空性与真实性的区别是:安立空性是为破增益,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安立真实性是为补损减,佛陀、圣者有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安立空性的目的是为破,为说…”)
- 2023年7月3日 (一) 23:30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空性与实相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空性与实相法义不同、境界不同。空性与实相的区别是定义不同:实相是二时教法中描述佛陀证悟的真实的名言。实相是离言的,是不可言说的。实相不过是佛陀为对治凡夫的颠倒见而假名安立;空性是以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空性。空性与实相的区别是:空性为破增益、解构凡夫境界而安立;实相为补损减、表达有圣…”)
- 2023年7月3日 (一) 23:28 真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BK:性空与空性 (创建页面,内容为“='''净名百科'''= 性空与空性法义不同,境界不同,不可混淆。性空与空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空与空性的区别是定义不同:性空指凡夫境界的一切存在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空性指凡夫境界的一切法以什么都不存在为基本特征。性空与空性的区别是破执不同:性空破我执,即无我、无自性;空性破除实执,即无生,凡夫境界的一切法根本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