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公开日志
所有净名文库公开日志的联合展示。您可以通过选择日志类型、输入用户名(区分大小写)或相关页面(区分大小写)筛选日志条目。
(最新 | 最旧) 查看(前50个 | 后50个)(20 | 50 | 100 | 250 | 500)- 2022年1月10日 (一) 21:27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唯识 (创建页面,内容为“唯识,佛教术语,梵文vijñānamātra,就是只有心识,没有外境,唯识无境<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79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佛陀的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了阿赖耶识,进而安立了种子熏现模型和眼翳执毛模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凡夫离分别。种子熏现模型和眼翳执毛模型,想…”)
- 2022年1月10日 (一) 20:49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圣者心 (创建页面,内容为“圣者心,净名精舍专业术语,梵文无,见道登地以上圣者的心。 一、三时教法的“心” 三时教法的“心”既代表凡夫心也代表圣者心,三时教法的“心”是唯见道登地以上的圣者能见,非凡夫臆度之所能知。凡夫心和圣者心只是心的两种不同状态,凡夫心是一种“分离”的认知模式,是糊涂的;基于对凡夫心认知模式的否定角度来表达,佛说圣者…”)
- 2022年1月10日 (一) 20:49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不落世俗因果不昧胜义因果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此典故来自盛唐时期一禅宗公案,百丈禅师在江西的百丈山开堂说法,点化一野狐而得。在佛教中,讲因果有两重境界, 世俗因果是凡夫境界上法与法之间的因果,是假因果,必须空。 世俗因果不空,凡夫境界解构不彻底,就无法见道解脱。胜义因果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的藏识缘起,是真因果,不能空。<ref>《净名学修纲要…”)
- 2022年1月10日 (一) 20:30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说法的立足点 (创建页面,内容为“说法的立足点,净名精舍术语,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教授总结的学修佛法的金钥匙。 “立足点”本义指观察或判断事物时所处的立场。“说法的立足点”即基于三时判教的划分和佛经中所体现的教义、教理而归纳总结的佛陀说法的立场。因此,要理解《解深密经》三时判教的关键,是理解佛陀说法的立足点的差异。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53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真如 (创建页面,内容为“真如,佛教用语,梵文,tathatā,又译作如如,是圣者的心的行处。<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三时教法唯识是由:“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个道理组成。<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04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4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妄想 (创建页面,内容为“妄想,佛教术语,梵文saṃkalpa、vikalpa或prativikalpa等,就是虚妄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8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也译作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83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作为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和如如)之一时,更多的时候被译为…”)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40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渐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渐法,净名精舍术语,是对凡夫境界平滑解构、次第消融而令众生证悟空性的法门,<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2021:022讲.</ref>大乘佛法二时教法教理体系渐法的代表是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效仿古德构建的权变中观的“四重二谛”。 在二时教法中,佛陀解构凡夫境界的抓手是二边见,简称“二”。二是凡夫的基本特征…”)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3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顿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顿法,净名精舍术语,指引导凡夫速疾证悟空性的修行法门。 广义上,一切能够速疾引领凡夫证悟空性的观修方法都可纳入顿法范畴;狭义上,顿法专指佛陀二时教法中龙树菩萨的归谬解构法。佛陀二时教法立足凡夫境界说法,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根据解构模型的不同,可分为“渐法”和“顿法”。渐法以净名精舍首席学术导师于晓非老师…”)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33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本体论 (创建页面,内容为“{{Special:PrefixIndex/{{FULLPAGENAME}}/}} ==释义== 本体论,哲学术语,英文Ontology,指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也叫做存在论。 哲学家们讨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这个讨论的话题,称为本体论的哲学话题。探究世界本原的问题,一度成为支配整个古希腊哲学的最核心的话题。本体论的代表人物有: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亚里士…”)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7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意(通俗) (创建页面,内容为“意识,简单说就是人的认识活动。 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学家并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有无相待 (创建页面,内容为“有无相待,佛教术语,梵文bhāva-abhāvapakṣa,指凡夫境界的“有”与“非有”(无)是相依相待的,即循环定义。 “有”,梵文“bhāva”,指存在;“无”,梵文“abhāva”,即“非有”,就是不存在{在梵文里凡夫境界的存在表示为有,不存在表示为“非有” ,这 样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末那识 (创建页面,内容为“末那识,佛教术语,梵文mano 或者 manas<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在阿赖耶识的八分法里被叫作第七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只有在第七识的驱动下产生虚妄分别,才有杂染…”)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3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分别事识 (创建页面,内容为“分别事识,佛教术语,分别事,梵文是vastuprativikalpa,这是一个复合词,分别事识就是非要执凡夫心外有事物的识,这其实就是识的杂染种子的现行。<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分别事识,分别事,梵文是vastuprativikalpa,这是一个复合词,vastu就是事物,表示凡夫心…”)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2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八识 (创建页面,内容为“八识,佛教术语,梵文aṣṭa-vijñānāni,是对“藏识”的最常见的、习惯表达。<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9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三时教法中的“识”广说有八个,所以叫八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1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现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现行,佛教术语,梵文adhyācāratā,就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在相续生灭的等流过程中,突然有的种子显现了一下,这个显现了一下的状态就叫现行<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5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主要就是两件事儿,显现与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
- 2022年1月10日 (一) 19:00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显现 (创建页面,内容为“显现,佛教术语,梵文dṛśya,表示境界只是显现,不是产生,<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61.</ref>经文中常译为现,三时教法的核心就表达为“境界自心现”,直译是境界是自心的显现,<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005.</ref>有两重含义,一是就凡夫…”)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59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似相 (创建页面,内容为“似相,佛教术语,梵文ābhāsa,就是“似显现”<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用个比喻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那个似毛的影,这个影就是ābhās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阿赖…”)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57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能所分离 (创建页面,内容为“能所分离,佛教术语,梵文不详,是凡夫的认知模式,凡夫的特点就是认为心外有物,凡夫的认知模式的特点就是“能所分离”,以为心外有物的能所分离就是分别。<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7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分别是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是虚妄的。用现代词错觉来表示虚妄分别…”)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7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安立名言 (创建页面,内容为“安立名言,佛教术语,梵文prajñapti,就是假施设、假安立<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9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也译作“假名”<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9讲.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凡夫误以为心外有事物,因此就生起言说来诠表…”)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6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六度 (创建页面,内容为“六度,佛教术语,梵文ṣaṭ-pāramitā,指大乘佛教菩萨道修行的六个根本法门。六度是大乘佛教菩萨道中的核心实践法门,又音译为“六波罗蜜”或“六波罗蜜多”。“波罗蜜”是“度”一词的音译,意为使众生度出苦海,到达涅槃之彼岸,六度就是佛陀给出的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度到涅槃彼岸的解决方案。 无著菩萨《金刚般若论》中说:“资生无畏…”)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学佛入门三问 (创建页面,内容为“学佛入门三问,净名精舍术语,指学佛者入门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1、是否相信轮回;2、是否认同轮回苦而寻求解脱;3、如何解脱。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佛教徒的基本标准。 一,是否相信轮回 第一个问题生命观选择,是一个人在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这几种不同的生命观当中,能否认同印度古人的生命轮回的三…”)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无分别 (创建页面,内容为“无分别,佛教术语,梵文nirvikalpa,无分别与分别相对,分别指凡夫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7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就是凡夫能认识的心与被认识的物的分离<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2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证真如 (创建页面,内容为“证真如,净名精舍术语,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就起名叫“真如”,真如,梵文是tathatā,因此八地以上的菩萨修行就是亲证真如,《楞伽经》里叫攀缘真如。 <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3讲.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真如,就是自证圣智的行处,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换个名字叫…”)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1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见真如 (创建页面,内容为“见真如,净名精舍术语,真如是圣者能见能证的真实性,登初地菩萨能见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5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379580441/.</ref>,真如,梵文是tathatā,就是自证圣智的行处,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换个名字叫“圆成实自性”<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1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八苦 (创建页面,内容为“八苦,印度哲学术语,梵文aṣṭavidhaṃ duḥkham,八苦是四谛中苦谛的内容,指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八种<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28.</ref>。 印度学者普遍认为欲界众生有八种痛苦,因为欲界众生以为生死很真实,而且真实的生生死死之中的痛苦也很真实,这是…”)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40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下修 (创建页面,内容为“下修,佛教术语,指资粮位、加行位凡夫的修行。 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ref>于晓非.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23 1-03-10 阿赖耶识四要点.</ref>,用的最多的一种划分方法是五位的“三分法”,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五个阶段的修行: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ref>于晓非.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23 1-0…”)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9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中修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修,佛教术语,指初地到七地菩萨的修行。 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的最多的一种划分方法是五位的“三分法”,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五个阶段的修行: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又把整个修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各有其鲜明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就是境、…”)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9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上修 (创建页面,内容为“上修,佛教术语,指八地菩萨到成佛的修行。 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ref>于晓非.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23 1-03-10 阿赖耶识四要点.</ref>,用的最多的一种划分方法是五位的“三分法”,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五个阶段的修行: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ref>于晓非. 于晓非《楞伽经》导读023 1-03-10…”)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8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四种大修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四种大修行,净名精舍术语,指菩萨们成就了这四种法,就成为大修行者。第一,观察自心所现。第二,远离生住灭见。第三,善知外法无性。第四,专求自证圣智。菩萨们成就了这四种法,就成为大修行者。<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92讲.https://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大乘入楞伽经》卷2:…”)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7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攀缘真如 (创建页面,内容为“攀缘真如,佛教术语,梵文tathatālambanaṃ,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注意这里是真实性,不是真实,这个真实性就起名叫“真如”,<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3讲.https://m.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真如本然如此,无生无灭,压根就不需要生,这也是无生,能够证得这重无生法义就是补损减,能够彻底证…”)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6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智 (创建页面,内容为“智,佛教术语,梵文jñāna、prajñā,指能见到真正真实性的能力。依据三时判教体系,佛陀不同教法对于“智”一词的法义解读是不同的。 一、小乘佛法的人无我智 在初时教法中,佛陀用十二缘起作为特定的解构模式,解构无明凡夫误以为生命轮回之中,有一个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精神主体,始终贯穿于生死过程。就是在破除凡夫在生命轮回中,…”)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识 (创建页面,内容为“识,佛教术语,梵文vijñāna,本意指精神活动、认识活动。印度哲学和佛法对识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依据三时判教体系,佛陀不同教法对于“识”一词的法义解读也是不同的。 一、外道对认识活动的观点 外道凡夫认为凡夫能够体验感知到的认识活动的发生机制是“识三缘合生”,就是我、根、境这三个缘相合,就产生了识的作用;以眼识为例,就…”)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见道位 (创建页面,内容为“见道位,佛教术语,梵文是darśana-mārga,就是见道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 FM,2021.07[2021.08.20]:005 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大乘佛法,把一个众生从凡夫到最后成佛,这个整个的历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起名叫做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宗通 (创建页面,内容为“宗通,佛教术语,梵文siddhānta,指佛陀自证的法。“宗趣法相者,谓自所证殊胜之相,离于文字语言分别,入无漏界成自地行,超过一切不正思觉,伏魔外道,生智慧光,是名宗趣法相。”佛陀自证处的真实,没有分别的能和所,而言说必有能言说和所言说,因而佛陀自证的法是不能够用凡夫语言表达的,是圣者亲证的,在《楞伽经》经文当中给了…”)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说通 (创建页面,内容为“说通,佛教术语,梵文naya,指佛陀说的法。“言说法相者,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于一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众生心令入此法,是名言说法相。”佛陀的自证法是离言的,是不能用凡夫语言表达的。但是佛陀慈悲,为了度化众生,他还要随众生心方便善巧,安立种种名言为众生说法。这就是“说自所证法”。在《楞伽经》当中给了它一个词,叫…”)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唯识三大误区 (创建页面,内容为“唯识三大误区,净名精舍术语,指千百年来唯识学人对唯识存在着理解上的三大误区。 唯识三大误区: 第一、 唯识唯的是第六意识。—错!唯识唯的是阿赖耶识,是了别识。 第二、 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错!阿赖耶识不是轮回的主体,佛说阿赖耶识恰恰是解构轮回。 第三、 阿赖耶识显现出了世界。—错!只是显现出了凡夫误以为有世界的…”)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3 1-09小蕙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四重二谛 (创建页面,内容为“四重二谛,净名精舍术语,一种阐述佛陀二时教法“缘生缘起”的解构模式,是以凡夫的“二边见”为抓手,立足于凡夫的实有境界,通过四重“二谛”平滑解构、次第消融凡夫实有见,解构成为空性见。<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1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1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两重无生 (创建页面,内容为“两重无生,净名精舍术语,无生,梵文anutpanna,无生就是没有生灭,两重无生,皆是圣者证悟的境界<ref>净名学修纲要,六(五)2.</ref>。佛法讲无生是两重无生。第一重无生是凡夫执著的境界无生,是凡夫境界“从来无,何须生”。第二重无生是佛陀亲证的真如无生,佛证真如“本来有,不需生”。学佛修行,从大乘佛法来讲,就是证这两重无生。<r…”)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30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两重无相 (创建页面,内容为“两重无相,净名精舍术语,佛陀三时教法讲无相,是两重无相,就是无外相和无似相,<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46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第一重是无外相,无nimitta;第二重是无似相,就是无ābhāsa。<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7讲. https://www.ximalaya…”)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2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世俗因果 (创建页面,内容为“世俗因果,佛教术语,梵文待查,在三时教法里可以给这个凡夫认为毛应该有因的这个因果关系,起名叫“世俗因果”。<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1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二时教法里凡夫境界上,虽然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是在凡夫境界上存在的因果的相似相续性,<ref>于晓非.解…”)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2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胜义因果 (创建页面,内容为“胜义因果,净名精舍术语,指初地以上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这就是胜义因果,也就是“藏识缘起”<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82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23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两重因果 (创建页面,内容为“两重因果,净名精舍术语,指世俗因果和胜义因果,没有世俗因果,只有胜义因果,世俗因果要空,胜义因果要转。世俗因果是假因果,圣者认为不存在而凡夫误以为存在,佛陀在二时教法讲“万法皆空”,属于万法的世俗因果必须空。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对世俗因果的解构,都是完全彻底、不留死角的。三时教法更殊胜的是,建立了胜义因果——圣…”)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22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两重空 (创建页面,内容为“两重空,净名精舍术语,是指性空和空性。佛教讲空,是在不同层次上说空,性空与空性有着不同的法义。<ref>于晓非.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金刚经》导读[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2020:37讲.</ref> “性空”的“性”,是指独立存在性,在佛陀的二时教法中,这个“性”指的是凡夫执着于凡夫境界的存在具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这个字有时候也译…”)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21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解脱 (创建页面,内容为“解脱,宗教术语,梵文mokṣa,即解开、放开,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也做涅槃的别名。在印度宗教中,解脱,意即“解放”,是印度宗教的重要神学与哲学概念,指生命个体脱离生死轮回及其带来的各种苦,印度教、耆那教与佛教皆继承了这个观念,但各自持有不同的见解。引自:中印百科的——ZY解脱 《奥义书》中提出死了没完,就是死了再…”)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20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见道 (创建页面,内容为“见道,佛教术语,梵文是darśana-mārga,自编就是见到了通向成佛的道路了。<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 FM,2021.07[2021.08.20]:005 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 大乘佛法,把一个众生从凡夫到最后成佛,这个整个的历程分成了五个阶段,分别起名叫做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和证道位。<ref>于晓非.于晓非《楞…”)
- 2022年1月10日 (一) 18:19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圣者境界 (创建页面,内容为“圣者境界,佛教术语,梵文待查,指圣者证悟的真实境界,<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50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佛教不同的教理体系,对圣者的定义不同,小乘的圣者境界指小乘初果须陀洹到四果阿罗汉亲证的境界,大乘的圣者境界指从登地见道到证道成佛亲证的境界,大乘的圣者境界是离…”)
- 2022年1月10日 (一) 14:28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凡夫境界 (创建页面,内容为“凡夫境界,佛教术语,梵文pṛthag-jana-gocara(梵文不确定),在佛法体系里,准确地理解凡夫境界,要从两个层次理解,第一个层次,就是二时教法中指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就是三时教法中的遍计所执自性,即凡夫误以为的心外的存在,就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了似毛的影,而无明凡夫非执为心外的毛,这个毛就是…”)
- 2022年1月10日 (一) 14:26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断见 (创建页面,内容为“断见,佛教术语,梵文uccheda-dṛṣṭi,又称断灭见、破坏断灭论,指一种错误见解,非佛法的正见。二见之一,为‘常见’之对称。 断见和常见,涵盖外道的种种偏见,是一对相待的范畴,是一对二边见,佛陀主张离常见、断见这二种边见,而取中道。落入断见的原因有两个:“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对断见的解读,要依据《解深密经》的三…”)
- 2022年1月10日 (一) 14:25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常见 (创建页面,内容为“常见,佛教术语,梵文nityadṛṣṭi 或 śāśvatadṛṣṭi,指一种错误见解,不是佛法的正见。二见之一,为“断见”之对称。 常见和断见,涵盖外道的种种偏见,是一对相待的范畴,是一对二边见,佛陀主张离常见、断见这二种边见,而取中道。对常见的解读,要依据佛陀印可的《解深密经》三时判教。 在佛教史上,梳理佛教理论体系内部结构的工…”)
- 2022年1月10日 (一) 14:24 Admin 讨论 贡献创建了页面不常不断 (创建页面,内容为“不常不断,佛教术语,指远离常见和断见二边,而取“不常不断”的中道。常见与断见是一对二边见,佛陀认为常见和断见都不是佛法的正见,佛陀主张不常不断<ref>于晓非.于晓非《楞伽经》导读[OL].上海:喜马拉雅FM,2021.07[2021.08.20]:028讲.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jp/43477048/.</ref>,而取中道。初时、二时和三时教法,对不常不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不常…”)